1979年的一次大会上,杨显东大胆发言,直指陈永贵的问题,他表示:“我认为全国推

小史论过去 2025-08-28 13:32:37

1979年的一次大会上,杨显东大胆发言,直指陈永贵的问题,他表示:“我认为全国推广学大寨是极大的浪费,不仅让农业走上了歧途,还让农民陷入贫困的深渊,”随后,他尖锐地批评道:“陈永贵已经成为副总理,却至今不肯承认自己的严重错误。” 杨显东这个人,出生在1902年的湖北仙桃一个穷苦农民家。从小就知道种地有多苦,家里勉强糊口。他靠着自学,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专攻棉花和蚕桑。毕业后没去城里混日子,而是回湖北武昌棉业试验场当技士,和农民一起研究抗病棉种。几年下来,他当上代理场长,推广新品种,让当地棉花产量翻倍,大家都叫他棉花博士。 1934年,省里资助他去美国康乃尔大学读博士,1937年拿学位后,他没留在国外享福,而是回国投身农村合作事业,在湖北襄阳和谷城办培训班,教农民集体种地。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当武汉大学农学院院长,不久调到北京,任农业部副部长,主抓全国棉花生产。这职位他干了40年,总爱下乡调研,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棉花产业科学化。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过中国科协副主席和中国农学会会长,一辈子就钻研农业,让农民日子好过点。 杨显东的贡献不光在棉花上,他对整个农业政策有独到见解。早年在美国学农学,让他明白科学种地的重要性。回国后,他参与革命,支持农村合作运动。农业部工作期间,他组织中外专家考察安阳等地,改良棉花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他还领导灭蝗行动,亲自指挥,确保灾区覆盖到位。这些事让他积累了大量实地数据,对全国农业了如指掌。晚年他没闲着,继续推动农业科技,强调要听农民意见。他的笔记和论文后来整理出版,成了宝贵资料。杨显东不是光说不练的人,他用行动证明,农业得靠科学,不是空喊口号。 1979年2月底到3月初,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会上谈到农业学大寨,杨显东坐不住了。他手头有厚厚一摞调研笔记,都是这些年跑了十几个省攒下的数据。他发言说:“我认为全国推广学大寨是极大的浪费,不仅让农业走上了歧途,还让农民陷入贫困的深渊。”这话有依据,他去过大寨,看见高产田是靠人力硬堆出来的,毁林开荒,费劲巴拉,但粮食没多打,水土流失倒严重了。在山西其他地方,他见农民在风沙里干活,地裂开,作物枯黄。南方一些县学大寨修梯田,雨季一到,山坡塌方,庄稼全毁,农民日子更苦。这些问题不是小事,是模式本身有缺陷。 杨显东接着批评:“陈永贵已经成为副总理,却至今不肯承认自己的严重错误。”陈永贵是大寨带头人,当上高官后还护着这模式,不愿面对现实。学大寨强调修梯田、填沟造田、大搞人力投入,60年代初在大寨短期见效,被树成典型。但杨显东用数据分析,三点问题突出:第一,太费人力,其他地方没那么多人,硬学就是瞎折腾。第二,破坏生态,砍树改地,短期产量上点,长期土壤退化,产量反掉。第三,不接地气,中国地形差异大,山西那套在南方不灵,强推害事。他发言不是个人攻击,而是为农业着想,要回归科学。 杨显东的话说完,会场闹腾起来。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反对,还有来自大寨的委员跳脚,说这是攻击。农业部有人找他谈话,说发言没批,让他自己担责。他回说,我讲的是事实和数据。没几天,他组织800多名代表去大寨参观,指出现场问题,让大家亲眼看土壤贫瘠的原因。这事没白做,捅破了窗户纸,推动大家反思学大寨的弊端。 会后,杨显东的观点扩散开。1979年底,农业经济学会开会,60多人聊大寨问题,杨显东又摆出数据,分析模式危害。大家讨论热烈,认可科学农业的重要性。1980年,山西省委开会,承认大寨模式违背自然规律,强推害了农业。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批判过去错误,推动政策调整。同年,政协会议上,好几个委员支持杨显东,喊农业得讲科学化。学大寨的影响渐渐弱了。 1981年,国务院开会定了调,农业要讲科学、讲效益,大寨模式彻底退出舞台。这变化来之不易,杨显东的发言起了关键作用。他80多岁了,还没退休,经常下乡教农民种新棉种,检查设备,和技术员聊农民经验。他一辈子就干这事,让农业走正道,农民少遭罪。1998年,杨显东96岁,在家安静去世。他的笔记和论文出版了,成了中国农业史上的宝贝。大家说,他用科学和胆量,帮农业避开弯路,惠及农民,这话实打实。

0 阅读:46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