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一天,在黑龙江省林口县五道河子屯的山上,一男孩正在山上放羊,突然听

文史充点站 2025-08-28 11:25:42

1931年的一天,在黑龙江省林口县五道河子屯的山上,一男孩正在山上放羊, 突然听到不远处的一座新坟里“咚咚”作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东北时,姜永茂和父亲再也坐不住了,父子俩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很快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抗日队伍。 然而现实比想象残酷得多,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在与当地武装大刀会的一次冲突中遭受重创,姜永茂的父亲和多名队员当场死亡,他自己也被打得头破血流,昏死在荒野中。 附近的李家村民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姜永茂,赶紧背回家中救治,可他的伤势实在太重,高烧不退,昏迷了好几天。 李家人用尽各种土方法都无济于事,眼看着姜永茂呼吸越来越微弱,最后竟然摸不到脉搏了,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李家人只能含泪为他准备后事。 第二天一早,李家按照当地习俗将姜永茂装殓,抬到后山草草下葬,谁也没想到,这竟然不是故事的结局。 当天下午,村里的放羊娃在山上听到新坟里传来奇怪的敲击声,孩子吓坏了,飞奔下山告诉大人。李家人半信半疑地拿着铁锹上山查看。 走近坟头时,他们确实听到了棺材里传来的响动,李家人手忙脚乱地挖开泥土,打开棺材盖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姜永茂虽然脸色苍白,但确实还活着! 原来姜永茂并没有真正死去,只是伤势过重陷入了深度昏迷,在棺材的密闭环境中,他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李家人把姜永茂重新背回家,这次更加精心地照料,经过半年多的调养,姜永茂终于完全康复了。 伤愈后的姜永茂没有回到平静的农村生活,而是毅然投奔了谢文东领导的抗联队伍,在实战中他展现出惊人的射击天赋和作战勇气,很快从普通战士升为营长。 日军对这个神枪手非常忌惮,甚至专门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姜炮”,意思是姜永茂的枪法像大炮一样威力惊人。 1939年,日军使出卑劣手段,抓捕了谢文东和姜永茂的家属作为人质,威胁他们投降,为了保全亲人性命,两人被迫假意归顺。 日军安排谢文东到勃利县任伪协和会会长,姜永茂则被任命为伪三江警察厅山林警察队队长,驻扎在桦川县四合屯。 表面上看姜永茂成了汉奸,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他的妻弟张江和一些抗联老战友陆续找到他,以各种名义加入了山林警察队。 这些人暗中联络感情,秘密策划起义,姜永茂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在外出执行任务时故意放走被押送的劳工,还暗中处决了几名监视他的日本兵。 1943年3月12日,机会终于来了,姜永茂发现参与密谋的队员齐志海行迹可疑,怀疑他要向日军告密,于是决定立即行动。 当天晚上姜永茂冲进办公室,一枪击毙了正在向日军汇报的副队长伊色。随后他集合全体队员,当场宣布起义。 29名队员和部分家属立即响应,他们迅速收缴了队部的全部武器弹药,分成两路向七星砬子山区转移。 可惜由于叛徒出卖,加上一场大雪暴露了行踪,起义队伍在眼珠子山被大批日伪军包围,敌人数量是他们的十几倍,武器装备也远超抗联队伍。 姜永茂指挥战士们占据有利地形,凭借熟悉的山地环境顽强抵抗,激战中日伪军伤亡惨重,多次冲锋都被打退。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抗联战士的弹药渐渐耗尽,日军调来迫击炮开始轰击,姜永茂在炮声中壮烈牺牲,手中依然紧握着那支跟随他多年的步枪。 部分队员趁着夜色成功突围,其中就包括后来参加解放军的几名战士,姜永茂的儿子姜殿文也被日军抓捕,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重获自由。 在东北那片黑土地上,像姜永茂这样的抗日英雄还有很多,他们的名字也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参考资料: 《从中日史料解读东北抗战》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