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广东广州,一男子为治疗痛风,按照偏方熬煮100克的生附子,接着把药汤给喝了,不料,过了一会后他竟出现中毒反应,送去医院时,生命已经岌岌可危,网友:看两本医书,真拿自己当中医了! 身边有不少痛风朋友都有过这种焦虑:疼起来关节肿得像馒头,走路得靠挪,吃了药缓解一阵又复发,时间长了就总想找些“偏方”碰碰运气。 可就是这种心态,让广州的老刘差点丢了命——他为了治痛风,自己熬了100克生附子汤喝,送医时心跳都快停了。 老刘今年50出头,痛风跟了他快6年。 最开始只是偶尔关节疼,后来发展到只要吃点海鲜、喝点啤酒,半夜就能疼醒,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 这些年他没少跑医院,西药的降尿酸药、中药的祛湿汤、理疗馆的针灸推拿都试遍了,可尿酸值还是忽高忽低,关节肿痛总反复。 看着同龄人能正常爬山、聚会,老刘心里越来越急,总觉得正规治疗“没效果”,开始留意各种民间说法。 去年秋天,他在小区下棋时,听一位棋友说“老家有个偏方,生附子熬汤治痛风特别神,我亲戚喝了半年都没犯”。 老刘当时眼睛一亮,赶紧追问怎么配药、用多少量。 棋友说“生附子得用够量才管用,一次最少100克,熬水喝就行”,还说“中药没副作用,多喝几副也没事”。 老刘没敢耽误,第二天就去市场附近的药材店买了100克生附子,连店家提醒“这药得炮制才能用”都没往心里去。 回家后,老刘找了个砂锅,把生附子切成块直接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了40分钟。 药汤熬好后,他怕药效不够,还特意加了点红糖调味,一口气喝了两大碗,喝完还跟老伴说“明天就能下地遛弯了”。 可刚过40分钟,老刘就觉得不对劲。 先是嘴唇发麻,像含了块薄荷糖似的,接着麻劲蔓延到舌头和手脚,连拿杯子都握不住。 紧接着胃里开始翻江倒海,趴在马桶上吐了好几次,最后连站都站不稳,瘫在地上浑身冒冷汗。 老伴一看他脸色发青,说话都含糊不清,赶紧拨打120,又喊来邻居帮忙把人抬上救护车。 到医院急诊时,老刘的情况已经很危急,抢救团队立刻给他洗胃、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还用上了血液净化设备。 折腾了整整5个小时,老刘的生命体征才稳定下来,之后又在ICU住了7天,复查显示肝肾功能才慢慢恢复。 后来医生跟老刘家人解释,生附子里的乌头碱是剧毒成分,口服0.2毫克就会出现中毒症状,3到5毫克就能致命,而且这种毒素吸收特别快。 更关键的是,正规中医用的附子,都要经过“盐渍→浸泡→蒸煮→切片→烘干”这一系列炮制流程,光是浸泡就要用盐水泡7天,每天换水,还要蒸6小时以上,这样才能把毒性降到安全范围。 就算是炮制好的附子,中医开方时也会搭配干姜、甘草等药材制约毒性,还得根据患者的体质、舌苔、脉象调整剂量,一般成人一天用量不会超过10克,像老刘这样直接用100克生附子,跟“服毒”没区别。 其实不止老刘,这两年广东已经发生过好几起类似案例。 珠海的王先生,38岁,痛风3年,自己在网上查了“生附子祛湿”的说法,从网上买了50克生附子,每天熬汤喝,第3天就出现口周发麻、呕吐、休克,抢救时还进行了电击复律。 深圳的赵先生,52岁,听信“生附子+生姜熬汤治痛风”,喝了1碗就出现心跳紊乱,还好家人懂点急救知识,先催吐再送医,才没酿成大祸。 这些案例里的患者,都踩了同一个坑:一是觉得“中药天然无害”,忽视了有毒药材的风险。 二是把“偏方”当“神药”,不了解偏方缺乏科学验证,剂量和用法全凭经验。 三是不知道正规中医用药有严格流程——先通过望闻问切判断体质,再根据病情配伍药材,药材还要经过正规炮制,最后还要叮嘱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根本不是“抓把药熬了就喝”这么简单。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其实有很多安全的治疗方式:比如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降尿酸药,把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饮食上避免高嘌呤食物,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 急性发作时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这些方法虽然不能立刻“根治”,但能有效减少发作频率,保护关节和脏器。 就算想通过中药调理,也得去正规中医院的风湿免疫科,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开方,不要相信路边的“偏方”“秘药”。 要是真不小心接触到生附子这类有毒药材,出现口唇发麻、恶心呕吐、手脚无力等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催吐。 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尽可能把胃里的药汤吐出来,然后立即拨打120,告诉急救医生“可能是乌头碱中毒”,方便医院提前准备抢救设备。 记住,慢性病治疗没有“捷径”,拿自己的身体试偏方,真的太危险了。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悲剧还是发生了!广东广州,一男子为治疗痛风,按照偏方熬煮100克的生附子,接着把
语蓉聊武器
2025-08-28 11:22: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