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乱得蹊跷! 塞尔维亚总统刚宣布要参加中国大阅兵,国内突然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一夜之间,国家乱成一锅粥。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参加中国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后,该国多地突发大规模暴力抗议。事件缘起于一段警民冲突视频,但迅速演变为针对政府机构的打砸抢烧,背后疑云重重。这场表面由社会事件引发的骚乱,实则是大国博弈在巴尔干半岛的又一次激烈碰撞。 本次骚乱始于诺维萨德市一起警察与示威者的冲突视频。视频中多名警察被指控殴打示威者,但塞尔维亚内政部事后澄清:现场警员仅使用标准防暴程序,所谓“殴打”系角度错位导致的视觉误差。 然而该视频在社交平台获千万级播放,三小时内触发贝尔格莱德、尼什等六座城市同步抗议。监控画面显示,部分“示威者”乘坐无牌面包车批量运输燃烧瓶;袭击目标精准锁定执政党办公室、警察局及中资企业项目部。 更值得关注的是,诺维萨德火车站坍塌事故(2024年11月致16人死亡)本已完成责任追究,却被重新炒作成抗议导火索,时间点恰与武契奇访华行程高度重合。 武契奇直指“外部势力策划骚乱”并非空穴来风。塞尔维亚警方在行动中查获境外资助证据:多个抗议组织者账户收到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加密货币汇款,单笔金额超50万欧元。 部分被捕者手机存有境外非政府组织编写的《冲突升级手册》,详细指导如何用烟雾弹制造恐慌、利用医疗车运输武器。 深层动机源于塞尔维亚的战略转向。2025年以来,武契奇政府加速“向东看”政策:不仅签署中塞自贸协定实现汽车、光伏产品零关税,更罕见派出陆军参加两国联合训练。 此次高调访华还计划与普京会谈,探讨匈塞铁路延伸与核电站合作,这种“亲东方”姿态触动了某些西方势力的敏感神经。 这些事件共同点是:均发生在塞尔维亚深化与中俄合作的关键节点,且抗议手法均符合“西方剧本”,先借社会事件激发民愤,再通过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战术支持,最终推动政权更迭。 巴尔干半岛的地缘属性放大了干预力度。塞尔维亚作为欧洲唯一未加入北约的主权国家,其境内俄制“铠甲-S”防空系统与中资建的匈塞铁路形成象征性对照。 当武契奇拒绝在俄乌冲突中制裁俄罗斯,又允许中国建设第五代通信网络,该国成为大国博弈前沿已不可避免。 中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亦发挥关键作用。在塞尔维亚警方缴获的境外操作手册中,特别标注“避免直接攻击中国设施”,侧面印证中方威慑力的存在。 当中塞联合生产的“察察尔”主战坦克巡逻于贝尔格莱德街头时,其传递的信号远超军事层面,任何颠覆企图都必须计算大国反制的代价。 社交媒体成为此次冲突的第二战场。抗议爆发后,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塞尔维亚自由”标签的短视频,但溯源发现40%发布账号来自境外。 某获百万点赞的“警察暴力”视频,后被证实挪用2020年白俄罗斯抗议画面。塞尔维亚政府则通过无人机航拍直播,实时展示抗议者焚烧警车的场景,并公布境外转账记录实现舆论反转。 武契奇本人更亲自参与认知战。他在社交媒体发布祖父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勋章照片,配文“我们从未向法西斯低头,现在也不会”,三小时内获超20万塞尔维亚人点赞支持。这种情感动员远比单纯政治说教有效,凸显小国领袖在大国博弈中的宣传智慧。 当西方试图通过街头运动颠覆政权时,中塞经济合作正在深化危机防火墙。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57.3亿美元,同比增长31.8%,中国已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外国投资者。 中塞自贸协定生效后,塞尔维亚葡萄酒、白兰地将逐步享受零关税待遇,农业出口迎来历史机遇。更具战略意义的是能源合作:俄罗斯以低于欧洲市场40%的价格向塞尔维亚供应天然气,使武契奇政府获得抵御西方压力的能源底气。 而中国投资的匈塞铁路一旦建成,将使贝尔格莱德到布达佩斯的运输时间缩短至3小时,彻底改变欧洲物流格局。这些经济纽带构成武契奇政府的抗压韧性,使其能在街头骚乱中坚持独立外交政策。 诺维萨德火车站坍塌事故遇难者的纪念碑前,近日出现两束截然不同的鲜花:一束系着欧盟星环缎带,一束别着中塞两国国旗的徽章。这些无声的祭奠,映射出塞尔维亚人民在大国博弈中的艰难抉择。 民调显示62%民众支持政府保持中立,但34%担忧外部势力操纵抗议活动。这种民意分裂恰恰证明:武契奇面临的不仅是街头骚乱,更是国家发展道路的终极博弈。 当9月3日武契奇如期站上北京阅兵观礼台,他脚下不仅是天安门城楼,更是塞尔维亚在强权夹缝中捍卫主权独立的意志象征。 而那些燃烧瓶砸向政府大楼的火光,终将在历史长河中化作警示后人的烽烟,主权尊严从不来自跪地求和,而生发于敢于对霸权说“不”的脊梁。
原来当强国的感觉还能这么爽。之前咱们18架运-20飞往塞尔维亚,中间经过北约的土
【5评论】【11点赞】
红胡子
塞尔维亚的国民被美西方洗脑了,不支持自己的总统,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