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搞的“新思维”改革,本意可能是想给苏联换个发动机,结果却把整个传动系统都拆得七零八落。当时的苏联经济早就病入膏肓,1980年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连2%都达不到,工厂里的机器老得掉渣,地里的粮食产量时好时坏,老百姓连面包和香肠都得排队抢。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他推行的开放政策还让各种批评声音无孔不入,把苏共几十年积累的权威一点点消解掉了。 叶利钦则在这场大戏里扮演了更直接的角色,1991年8月那场号称要挽救苏联的政变,成了他的个人秀场。当保守派把戈尔巴乔夫软禁在黑海别墅时,叶利钦直接跳上莫斯科街头的坦克发表演说,号召大家反对政变。这一招不仅让他成了“民主英雄”,更彻底架空了苏共的权力。 政变三天就草草收场,可苏联的命也就此进入倒计时。叶利钦紧接着就下令查封苏共财产,连党旗都换成了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等于亲手给苏联盖棺定论。 而远在高加索的谢瓦尔德纳泽也没闲着,这位前苏共大佬摇身一变成了格鲁吉亚总统,带头搞起了独立。要知道格鲁吉亚可是苏联的“南大门”,它一独立,其他加盟共和国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纷纷跟着宣布单过。谢瓦尔德纳泽还特别擅长利用西方势力,一边拿俄罗斯的援助,一边又向美国示好,把地缘政治玩得溜转,可这背后却是苏联版图的分崩离析。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真把这三位抓起来,苏联的日子就好过了吗?当时的苏联就像一栋到处漏水的老房子,房顶的戈尔巴乔夫想换玻璃,一楼的叶利钦在拆承重墙,地下室的谢瓦尔德纳泽还在挖地基。 更要命的是,这房子的梁柱早就被常年的军备竞赛蛀空了。为了和美国搞对抗,苏联把大量资源都砸进了军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几十年没提高,连面包都要凭票供应。这种情况下,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力越来越强,就算没有这三位,恐怕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挑头分家。 久加诺夫的想法其实代表了很多怀旧者的心声,毕竟苏联曾经是能和美国叫板的超级大国。但历史没法假设,就像1991年那场政变一样,保守派想靠强硬手段保住苏联,结果却加速了它的解体。 说到底,当一个体制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算把所有“叛徒”都抓起来,也填不上人心离散的裂缝。叶利钦站在坦克上的那一刻,谢瓦尔德纳泽宣布独立的那一天,甚至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的那些年,不过是给早已疲惫不堪的苏联,按下了不同的快进键而已。 如今俄罗斯的街头早已看不到镰刀锤子旗,但关于苏联解体的争论还在继续。久加诺夫的“逮捕论”或许偏激,但也道出了一个真相,当国家这艘大船要沉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甲板上忙着划自己的小船,而那些曾经的掌舵人,究竟是救生员还是凿船者,恐怕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日本碎片呼吁,建议联合早报平衡报道,全文转载中国微博博主枫冷慕诗这条长文《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