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给各国上了一课!幸好中国有先见之明,没将宝全压无人机 当马斯克声称继续投

世界大观园 2025-08-27 13:32:48

俄乌冲突给各国上了一课!幸好中国有先见之明,没将宝全压无人机 当马斯克声称继续投资有人武器系统是在破坏国家安全时,他显然忽略了现代战争的复杂性。 乌克兰战场上的无人机表现确实令人瞩目——从击沉黑海舰队舰艇到深入俄罗斯境内摧毁轰炸机,这些战例都在证明无人作战的革命性价值。但每月损失上万架无人机的残酷数据同样说明,单靠无人机打不赢一场现代化战争。 中美等军事强国在无人机(图1)研发上不遗余力,却从未放弃对有人武器系统的投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第六代战斗机、新型航母、两栖攻击舰这些造价高昂的装备仍在不断建造,正是因为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无人机再好用,也替代不了人类的判断力。 乌克兰战场的经验很能说明问题。无人机在侦察、突袭方面表现出色,但遇到电子干扰就束手无策。相比之下,有人驾驶战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明显更强。更重要的是,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需要人类指挥官做出即时判断,这是当前人工智能还无法胜任的。 现在各国都在探索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或许才是未来战争的最优解。美国的NGAD计划、中国的歼-20S双座型战机、欧洲的FCAS系统,都在尝试让有人战机指挥无人机群作战。 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无人机数量多、成本低、可消耗的优势,又保留了人类在关键决策中的主导作用。 海军领域更是如此。尽管水下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但航母(图2)作为力量投射的核心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中国建造福建号航母,美国推进福特级企业号建造计划,法国研发新一代核动力航母,这些投入都表明:有人平台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海上作战的中坚力量。 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困境。完全自主的杀人机器是否应该被允许?谁来为AI的错误判断负责?联合国正在推动相关国际规范的制定,但各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还存在明显分歧。毕竟,在军事技术竞争中,谁都不愿用自己的手脚。 无人机确实正在改变战争形态,但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深刻的转型。它们扩展了作战范围,提升了作战效能,降低了人员风险,但始终需要人类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未来战场上,最强大的不是单纯的无人机群,也不是传统的有人装备,而是高效的人机协同体系。 中国在推进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既大力发展无人机技术,又持续投入有人平台建设,这种双轨并进的策略显得尤为明智。 在福建舰航母(图3)即将服役,076型两栖攻击舰顺利下水的背景下,无人机与有人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力建设正在成为新的重点。 说到底,战争终究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技术可以改变博弈的方式,却改变不了博弈的本质。无人机再先进,也只是工具而非主角。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仍然是人类智慧与意志的较量。在这个意义上,人机协同不仅是一种技术路径,更是一种战略选择——既拥抱技术进步,又保持人类主导。

0 阅读:37
世界大观园

世界大观园

星闻挖掘机,深挖娱乐圈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