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中常听人说:“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三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包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值得我们学习?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句老话,很多人听过却未必深究过它的意思。 这三句话看似简单,里头藏着的门道可不少,和咱们日常过日子的方式息息相关。 先说头一句“精足不思淫”。 这个“精”指的是人身上最根本的能量,好比汽车要跑得先有油。 老话讲“人始生,先成精”,这股子能量从娘胎里带来,藏在肾里头,管着人长个儿、发育、生儿育女这些大事。 要是肾精足实,人就像加满油的汽车,浑身是劲,干啥都带劲儿。 这时候反而不会总琢磨男女之事,能管住自个儿。 反过来,要是肾精虚了,反倒容易东想西想,总惦记那档子事儿,身子骨也跟着垮得快。 好比竹子快枯死前才拼命开花,想把后代传下去,人要是精气耗过头,身子骨也就撑不住了。 中间那句“气足不思食”说的“气”,可不是生气吵架那个气。 中医讲的气,是推动身子骨运转的那股劲儿,好比使唤牲口得扬鞭子。 气足的人,脾胃运化得溜,吃进肚的饭食能变成营养输送到全身。 这种人吃饭有准点儿,到点就吃,吃饱就停,不会没完没了往嘴里塞。 要是气虚了可麻烦,明明刚吃过饭,肚子还咕咕叫,总想找零嘴垫补。 结果越吃越没精神,身子沉得像绑了沙袋,走道都费劲。 老话说得好“肥人气虚”,胖人多数是气不足,吃再多也化不成力气。 最后这句“神足不思眠”的“神”,说的是人的精神头。 心是管神的大掌柜,心神稳当了,人眼神都透着亮。 这种人不光白天精神足,晚上睡觉也踏实,一觉到天亮,睡三四个时辰照样生龙活虎。 要是神不足,那可遭罪,白天哈欠连天,晚上躺床上翻烙饼,好不容易睡着还尽做噩梦。 时间长了,脸色蜡黄,记性也差,干啥都提不起劲。 这三句话连起来看,其实是一条链子上的三个环。 精是底子,好比家里存粮,精足了能化成气,让人有劲儿干活。 气足了又能养神,让人脑子灵光。 反过来也说得通,神要是亏了,拖累气也不足,气不足又伤精,最后身子骨全垮了。 这就好比过日子要精打细算,挣的钱存得住,日子才越过越红火。 现在广西巴马那带的长寿老人,活过百岁的还不少。 他们吃饭就认个理:不饿不吃。 早上吃了饭,中午晚上要是不饿,一天就吃这一顿。 这倒应了“气足不思食”的老话。 央视记者采访时就发现,这些老人眼神清亮,走路带风,看着比城里人还硬朗。 过日子讲究细水长流,身子骨更是这样。 贪嘴多吃、熬夜硬撑、纵欲无度,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糊涂账。 老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养身子也得慢慢来。 该睡觉时别硬熬,吃饭七八分饱,心里头少装些乱七八糟的念想。 这么一天天养下来,精气神自然就足了。 身子骨养好了,干啥都有底气,这才是老祖宗留话给咱们的真意思。 信息来源: 搜狐《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_人体_脏腑_三宝》
老话中常听人说:“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三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海诚看趣事
2025-08-27 11:19:00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