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公交建集团嘉若高速变废为宝开拓降本增效新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48:30

近日,嘉若项目公司在S20嘉峪关至新疆若羌高速公路昌马隧道进口约3公里处建设碎石加工生产线,利用隧道开挖产生的洞渣就地加工成建筑石料,实现“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开拓了降本增效新空间。

S20嘉若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先导段昌马隧道位于祁连山腹地,施工现场距离312国道约45公里,距离周边最近的建筑石料厂约165公里,如何降低石料运输成本和损耗,实现绿色建造,是摆在昌马隧道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项目建设者另辟蹊径,打起了“洞渣”的主意,邀请专业机构对昌马隧道开挖的洞渣进行了专业检测。经检测发现,昌马隧道地质构造属剥蚀基岩山地地貌,隧道施工开挖的洞渣岩主要为灰绿色长石砂岩(沉积岩),其岩石抗压强度达87MPa,完全符合隧道湿喷、衬砌、填充混凝土等施工环节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可直接生产出符合工程要求的碎石骨料。嘉若项目公司通过与新发展投资集团精石矿业合作,建成一条碎石加工生产线,日产碎石骨料3000吨,可完全满足现阶段项目隧道建设工程需要。目前加工碎石料已全面应用于昌马隧道进口、1#斜井、青石隧道初支、衬砌等施工全工序的混凝土生产中,形成“开挖取料—就地加工—就近供应”的闭环供应链条。

“路上料场”模式的实施,在多方面体现了降本增效:一是将骨料加工后直接供应附近拌合站和施工点,大幅缩短运距,降低了地材运输成本和损耗。二是将隧道洞渣作为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节省处理费用,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需远距离运输至弃渣场及后续处理(如场地占用、绿化压实)的费用。三是地材成本不受外部砂石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成本结构稳定,可有效保障工程建设进度和成本管控。经综合测算,“路上料场”模式在整个昌马隧道建设期内,预计可节约地材采购总成本超过1亿元。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