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年,土改期间,青海民和县的农民从地主家里挖出埋在地下的家财。当地主知道自己的家财会被没收后,他将家财放进箱子里并埋在里屋的地下。他认为这里应该是最安全的。孰料,当农民闯进他家后,很快就发现了他埋藏家财的地方。 青海民和县的李老财,从清末出生在有田有房的家里,长大后接手父亲的地产,通过雇长工种地,一点点扩大规模。到民国时候,他已经攒下几百亩地,还放贷给周边人,利息高得吓人,灾年也不饶人,逼着欠钱的用田抵债。 李老财听说土改工作队要进村子,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打开后院那个上了三道锁的柜子,把这些年攒下的银元、金条往木箱子里塞,银元碰撞的 “叮当” 声在夜里格外清楚,他还嫌动静大,拿手帕垫在箱子缝里。埋的时候专挑了里屋炕边的地,他蹲在地上挖,挖得满头汗,埋好后又铺上新土,拿脚踩得实实的,甚至还在上面摆了个旧木柜,想着谁也不会留意这平常地方。 第二天一早,村头的大槐树下聚了不少农民,手里攥着锄头镰刀,往李老财家走。李老财站在院里,腰杆却没往常直,嘴上喊着 “有话好好说”,眼睛却一个劲瞟里屋。打头的是村西头的王二柱,他爹当年就是因为还不上李老财的债,把两亩水浇地抵了出去,没多久就急病去世了。 王二柱没理李老财的茬,带着人先翻了正房,再进里屋。里屋就一张炕、一个旧衣柜,看着没啥特别的。可王二柱脚刚踩在炕边的地上,就 “咦” 了一声 —— 那土看着新,跟旁边的老土颜色差着一截,而且踩上去软乎乎的,不像别处的地硬邦邦。 他使了个眼色,旁边两个年轻人拿来锄头,往那片新土上一挖,没挖几下就碰到了木头。李老财脸 “唰” 地白了,直往后退,嘴里嘟囔着 “那是啥…… 我不知道啊”。等把木箱子抬出来,撬开盖子,银元、金条晃得人眼晕,还有好几件绸缎衣裳,都是李老财的婆娘压箱底的。 围观的农民都骂开了,说他藏得深。其实哪是藏得深?他平常把里屋当宝贝疙瘩,除了自家人谁也不让进,偏这反常的谨慎就露了破绽。再说王二柱他们,天天在地里干活,哪片土动过手脚,一踩就知道,李老财那点小聪明,在实打实的农活经验面前,根本不够看。 他总以为把东西埋在自己屋里就安全,却忘了这些家财本就沾着乡亲们的血汗 —— 那些被他逼走的地,被他盘剥的粮,早把他的心思衬得明明白白。就算不埋在炕边,也迟早会被找出来,毕竟人心亮堂着,谁也瞒不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父亲是农民工很丢人吗?
【10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