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 11 月,最后一艘遣返日本人的轮船开船前,负责遣返的李修业将军登上甲板,他说:“如果按日本人过去对待我们中国人的做法,你们都应该枪毙。中国虽然穷,用来枪毙你们的子弹,还是不成问题。”1946 年 5 月 7 日,葫芦岛港的两艘美国轮船慢慢开动,船里装着 2489 名日侨,他们是日本战败后第一批回日本的人,当时管这些人叫 “引扬人”。 那会儿的葫芦岛港,还带着战争啃过的疤。码头边堆着没清完的碎石,风一吹,尘土里都混着股子说不清的沉郁。轮船刚要动时,甲板上的日侨大多低着头,有几个女的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肩膀一抽一抽的 —— 他们怕啊,怕中国人记恨着过去的仇,不肯让他们回家。 第一批遣返那天,码头上站着不少中国百姓,有胳膊上还缠着伤的,有眼神直勾勾盯着船的。有人攥着拳头骂,说这些人里指不定就有当年烧了自家房子的,凭啥让他们顺顺当当回去?可没人真冲上去拦,连站岗的兵,也只是笔直地站着,没瞪一眼船上的人。 李修业将军说那番话时,甲板上静得能听见海风刮过桅杆的声儿。他话里带着火,可没真动过枪。那会儿中国刚从战火里爬出来,粮食缺,药品缺,连给自家兵补身子的东西都凑不齐,却还是腾出了船,调了人,一趟趟把这些 “引扬人” 往日本送。有回为了让日侨里的老人孩子能坐上船,负责调度的兵愣是自己在码头蹲了两夜,把帐篷让了出去。 有人说这是太心软,是忘了疼。可想想,日本人当年拿中国人当草芥,烧杀抢掠没眨眼,咱要是也学他们那样,跟他们又有啥两样?中国人记仇,可更懂啥是 “仁”。不是不恨那些账,是咱知道,冤冤相报结不了局,把人送回去,是给战争画个句号,也是告诉他们,咱中国人站得直,不会学那下三滥的路数。 那些轮船慢慢开远的时候,码头上有日侨对着岸边鞠躬,有老的有小的。或许他们里有人真懂了,这不是怕,是咱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底气 —— 咱赢了,不光是打赢了仗,更赢在了格局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日本投降诏书原文写的是“对米・英・支・蘇四国接受公告”,这里的“支”代表中国。。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