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开国上将陈士榘带着10万大军“神秘消失”,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6年后,人们才知道,他去搞原子弹了! 1958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对华援助协议,并撤走了全部核专家,使得新中国的原子弹研发一度停滞。 与此同时,美国频繁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苏联也在北方虎视眈眈,国家安全面临严峻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明确提出:“要在10年之内搞出原子弹,没有这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 这天,彭德怀叫来了开国上将陈士榘。 一见面,彭德怀就告诉他:“主席点名让你去搞两弹基地,这是死命令!” 陈士榘时任工程兵司令员兼政委。 早在红军时期,陈士榘就展现了出色的工程组织能力,毛主席为此还表扬了他。正因如此,这次,毛主席才指名道姓,让陈士榘去搞两弹基地。 陈士榘知道,两弹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毛主席把建设两弹的任务交给他,是信任他,所以陈士榘对此就没有拒绝,而是接下了这个担子。 随后,陈士榘就带走了10万大军。 这10万大军,以志愿军19兵团为核心,包括了2个步兵师、1个铁道兵师、9个工程兵团,涵盖了陆海空技术骨干。 为了保密,部队代号就叫“7169工程兵”,包括陈士榘在内,所有人都没有向家人透露任何信息。 为了找到核试验场地和导弹基地,陈士榘亲自带了30多名专家乘坐飞机去了大西北。 经过多次勘察,在一众专家的建议下,陈士榘才选定罗布泊作为核试验场地,额济纳作为导弹基地。 接着,10万大军分批进入罗布泊,他们以“支援边疆建设”为名,和家人告别,家人只知道他们去了边疆支援建设,却不知他们已经投身于绝密工程。 到了罗布泊后,这10万大军中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官兵们在戈壁滩挖了地下窝棚作为住所,住的地方很小,4平米的空间就要住8个人。 罗布泊缺水,水源是从100多公里外的地方运过来的,十分紧缺,每个人每天限量2杯水,而且因为当地蚊虫比较多,这些水里面经常混入蚊虫,战士们管这种水,叫“蚊子汤”。 在困难时期,官兵们经常吃不饱,只能吃黑豆面馒头和骆驼刺,普遍营养不良,许多人浮肿、脱发。 身为司令员的陈士榘并没有搞特殊,而是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一次,陈士榘在喝了蚊子水的时候,还呕吐不止。在调试核设备的时候,陈士榘因为离得太近、辐射暴露,出现了头痛干呕等症状。 警卫员哀求陈士榘撤离,陈士榘却说:“我就是死了,也要死在岗位上!” 苏联专家撤离前,曾叫嚣:“离开了我们,你们20年也建不成基地!” 但在陈士榘的带领下,官兵们昼夜赶工,提前3个多月于1960年就建成了酒泉导弹基地。 1960年9月,首枚国产导弹还在此发射。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升起了蘑菇云,中国成了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当时,陈士榘在观测点看到蘑菇云升空,手激动得一直在颤抖,6年的隐忍,终于宣告功成! 1965年春节联欢会上,毛主席亲自接见陈士榘,还握着他的手,说:“你们做窝,他们(指科学家)下蛋,我们中国人说话算数了!” 由于陈士榘在建设两弹基地做了巨大贡献,中央军委还打算让他担任解放军的总参谋长,但陈士榘却拒绝了:“我搞建设是为了国家强大,只有工程兵最适合我。” 之后,陈士榘就一直担任工程兵司令员,没有再晋升。 看到这上面的内容,家人们才知道他的这段经历。 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回忆:“父亲常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便是陈士榘一生的真实写照。
1972年6月,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上将叫来秘书,嘱咐:“你去汤井巷招待所,宣布一
【3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