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在即,石破茂突然抛出一个惊雷!日本要打破一个百年禁忌,中方竟可能为他破例,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信源:投降80年之际,日本政客靖国神社“拜鬼”意在投机? 中国新闻网 随着中国为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而筹备的“九三阅兵”日益临近,国际社会,特别是中方,对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表现出高度关注。在这一全球瞩目的重要时刻,石破茂的言行呈现出一种令人费解的“双重叙事”。 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其正试图修复对华关系,另一方面却又做出触及历史敏感神经的举动。这引发了对其可能“打破百年禁忌”参与阅兵的猜测,同时也加深了外界对其真实历史认知的疑虑。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确认将出席此次阅兵,更凸显了其国际影响力。 石破茂在历史问题上的姿态显得尤为复杂。在日本二战投降八十周年纪念日,即8月15日,他以自民党总裁身份,通过代理人向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并强调这是自费行为。 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安抚。尽管日本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机构不得参与宗教活动,历任首相常通过“自费”或“代理”形式规避直接参拜,石破茂也沿袭了这一做法。 去年十月,他正式就任首相一职。到了今年四月靖国神社举办春季大祭时,他还以首相的身份,献上了名为 “真榊” 的供品。就在同一时期,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等其他政界人士,选择了直接前往靖国神社进行参拜。 值得注意的是,靖国神社内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及数千名其他二战罪犯。东条英机是侵华战争主谋,松井石根是南京大屠杀刽子手,土肥原贤二则在中国东北地区从事细菌战。 这些甲级战犯于1978年被秘密合祀于靖国神社。因此,日本政客的参拜行为,包括每年4月和10月的春秋大祭期间的类似举动,被普遍视为对侵略历史的变相美化。 然而,石破茂的对华态度似乎又呈现出另一面。有观点认为,相较于前几任日本首相,他对华立场相对温和,不像前任首相常与中国对抗。 他曾主动推动中日关系发展,比如在美国对华发起关税战期间,日本曾派遣高级官员与中方进行沟通,此后中日双边合作有所增加。这些行为被解读为,他在致力于促进中日关系向好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实际行动。 更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指出,石破茂可能会发表一份承认日本在二战中侵略罪行并向中国道歉的首相个人声明。如果这一举动成为现实,将无疑打破日本长期以来不愿正视二战罪行的传统。 此举也将被认为将推动中日关系深入发展,并可能为中日关系开启新的篇章。这与中国长期以来希望日本首相能正视历史,好好道歉的期望相符。 石破茂在历史问题上的复杂表现,深植于其当前的国内政治困境。他正面临严重的执政危机,其领导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联盟在今年七月下旬的参议院选举中遭遇“历史性溃败”。 党内要求他下台的呼声日益高涨,使其执政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石破茂向靖国神社献祭的举动,被解读为一种政治投机。 他试图利用日本国内部分民众被“军国主义情怀”洗脑的心理,以争取右翼支持,从而稳固自身政治地位。这种做法旨在讨好国内右翼势力,为自己拉票。 日本国会中,存在着“大家一起来参拜靖国神社之会”等右翼议员联盟,其核心成员包括前首相森喜朗和前防卫大臣岸信夫。该联盟的成员们,每一年都会牵头举办规模较大的参拜活动。 他们积极鼓吹“日本没侵略”、“战犯是英雄”等修正主义言论,甚至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复活军国主义。这与八十年前将亚洲拖入战火的日本军国主义路径有着危险的相似之处,右翼势力试图重走老路。 正因如此,石破茂提出 “打破百年禁忌”、参与中国阅兵的主张,在外界看来,也属于一种政治层面的策略。这可能是他为转移国内矛盾,借阅兵热度营造外交“突破”的假象,以挽救其日渐衰退的政治生涯。 此举亦被视为试探中方态度。这种“又想当又想立”的行为模式,使得他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显得虚伪,试图通过两面讨好来维持政治生命,但其能否赢得中方和国际社会的真正信任,仍是一个问号。 中国在历史问题上立场坚定且明确,强调任何国家参与纪念活动的前提是必须深刻反省侵略罪责,并与美化战犯的行为彻底切割。中国举办9.3阅兵的根本目的。 在于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先烈,提醒全球铭记二战苦难,并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中方明确表示欢迎所有“尊重历史、认同和平理念”的国家参与此类纪念活动。 对于日本,中方一直强调其参与的前提是必须深刻反省历史罪责,并彻底与美化侵略、祭拜战犯的行为划清界限。参与活动不应成为政治表演的工具,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触碰到中国的敏感神经,引发中方不满,认为其没有悔过之心。 如果日本能以真诚的态度展现对历史的反省,中方出于推动地区和平稳定的考量,可能会在接待规格上做出灵活安排,这在外界看来可能构成“破例”。
日本投降诏书原文写的是“对米・英・支・蘇四国接受公告”,这里的“支”代表中国。。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