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25 21:44:58

“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这话听着可能有点扎心,但仔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没道理。先说说平时能看到的 AI 应用,比如刷短视频时的推荐算法,出门刷脸开门,还有网上的智能客服,这些咱们中国做得确实好。落地快、覆盖广,日常用着也顺手,乍一看跟美国差不了多少。

可要是往深了挖,这些应用背后的核心技术,比如支撑推荐算法的深度学习模型,做人脸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最早的理论和底层架构,还真不是咱们自己搞出来的。

就拿现在火的大模型来说,咱们国内也有不少厉害的产品。能写文案、能做数据分析,有的时候回答问题比人还专业,看着跟 ChatGPT 差不太多。但这些大模型的底层架构大多都不是自己原创的。

不光是大模型,在AI产业里另一块关键的“硬骨头”——AI芯片上,咱们的情况也有点类似。这些大模型首先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而AI芯片就是提供算力的核心部分。咱们国内也有企业能做出AI芯片,拿性能参数来看确实亮眼,有的甚至能跟行业里的标杆英伟达产品媲美。

除此之外,光看芯片本身的性能参数还不够,AI产业要顺畅运转,离不开底层算力生态的支撑。现在咱们自己做的这些AI芯片,虽然硬件性能跟得上,但在生态适配这方面还绕不开别人的规则。

还有数据和人才这块,美国那边有大量高质量的标注数据,而且很多数据来自全球各地,覆盖的场景特别广。更关键的是,他们有很多从基础学科出来的顶尖人才,这些人才研究的不是 “怎么把现有技术用好”,而是 “怎么创造出新的技术”。

不过咱们也得客观看,美国在数据和人才上的这些优势,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追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咱们就没机会,相反,中国AI在应用落地这方面,有着美国很难比的天然优势。

咱们有14亿人的庞大市场,大家每天的衣食住行、网上购物、出行导航,都会产生海量数据;还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从工厂里的智能质检,到农田里的 AI 病虫害识别,这些都是美国比不了的。

这些实践场景能帮咱们积累独特的数据和经验,反过来又能优化底层技术。比如咱们把 AI 用到智能制造里,能总结出适合工业场景的算法优化方法,这些经验说不定就能帮着咱们在原创技术上找到新突破。

这些从实践里攒下的独特数据和经验,可不是只能用来优化眼前的应用,更能成为咱们突破底层技术的“敲门砖”。

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再加上现在国家也在鼓励基础研究,不少企业也开始把钱往底层研发上砸。比如阿里、百度这些大厂,都专门成立了研究基础 AI 技术的实验室。虽然现在还没看到特别亮眼的原创成果,但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步踏实走,总能慢慢追上。

说到底,梁文峰的话不是要打击咱们的信心,而是想让咱们清醒。中美 AI 的差距,表面看是技术成熟度的一两年,实际上是原创能力的代际差。咱们不能再满足于 “把别人的技术用好”,更要琢磨 “怎么创造自己的技术”。

只有把原创的根子扎深了,咱们中国 AI 才能真正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到那时候,才不用再担心别人卡脖子,也不用再讨论 “差几年” 的问题了。

0 阅读:129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