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果冻以及大量啤酒后,突然开始呕吐,说话也开始结巴起来。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自己可能中风了! 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一个老贵族家庭,家族在勃兰登堡有五百多年历史,好几代人都为国王卖命。父亲管着庄园,母亲却是富裕市民出身,跟贵族圈子不太合拍。这家庭背景直接影响了他的童年。按贵族传统,该请家教教孩子,可母亲偏要儿子去体现普鲁士改革精神的学校,结果把他送到一所市民子弟多的地方。那学校管得严,吃的少,老师对贵族学生有成见,俾斯麦管它叫监狱,在那熬了六年,身上老是瘀青,后来转到文理中学。 中学毕业,该去军队服役一年,俾斯麦不想干这事,选了上大学。在哥廷根和柏林,他读莎士比亚和拜伦的作品,可大部分时间泡在赌场和酒馆,欠了不少债。父母不帮还,他一度愁得要命。这时候,吃东西成了他的解压法子。从那起,他就爱上大吃,特别肉和蛋,一顿能干掉好几个鸡蛋。体重直线上升,到二百多斤。私人大夫劝他少吃点,他照样每顿汤、鱼、烤肉、海鸟蛋,还配葡萄酒。 当上普鲁士官员后,俾斯麦忙完政务,就靠吃喝放松。他偏好法国菜,像煎蛋卷、烤野鸡、甲鱼汤、野猪头、覆盆子果冻。在普法战争时,到法国前线,后勤准备沙丁鱼、鱼子酱、香肠、牛羊肉、通心粉、奶酪、黄油、水果。他开会时还吃腌鲱鱼,那鱼后来叫“俾斯麦鲱鱼”。喝酒更是一天三顿葡萄酒,下午加牛奶、柠檬水、啤酒、起泡酒。喝酒方式糙,在法国酒窖混不同年份的酒一口气喝光,就为治失眠。这种长期积累,健康亮红灯。 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果冻以及大量啤酒后,突然开始呕吐,说话也开始结巴起来。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自己可能中风了!这事发生在柏林官邸餐厅,当时他吃得正欢,仆人端上煮鸡蛋抹黄油,蛋黄金灿灿的。他接着吃烤鳟鱼,外脆内嫩,香草味浓。猪头煮软,油光光的。果冻晶莹,浆果红红的。啤酒一杯接一杯。吃完没多久,恶心上涌,吐出残渣,舌头不灵,声音断断续续。仆人忙扶,他脸色白,汗珠直冒。医生来查,确认中风迹象。 中风后,医生要他改生活方式。他先不答应,但心理医生恩斯特·施韦林格劝导下,同意新饮食计划。早饭牛奶加鸡蛋,中午鱼或烤肉,下午晚上再喝牛奶。控制饮食,他瘦了五十多斤,避免更大风险。 这事得从他早年说起,童年学校吃不饱,大学欠债愁,政务压力大,吃喝就成安慰。长期暴饮暴食,高热量食物多,体重超标,健康出问题。1880年中风是积累结果,幸好及时调整,不然更糟。 1888年,威廉二世上台,这年轻人跟俾斯麦政策上常掰腕子。俾斯麦七十三岁,当宰相二十六年,政治斗争累人。1890年,他辞职,住汉堡附近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去世,八十三岁。要不是中风后管住嘴,以前那吃法,活到七十就算长寿。 俾斯麦的事提醒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历史人物也得注意健康,统一德国靠智慧,也靠体力。过量吃喝虽解一时压,但长远害人。我们现在生活好,更得节制,学点平衡。 他推动德国统一,搞福利政策,像医疗保险、养老,这些在当时先进。虽是保守派,但为稳住工人阶级,推社会保障,影响深远。我们看历史,得辩证,学积极面。
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
蕊蕊聊过去
2025-08-25 20:25:17
0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