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第三独立亚速突击旅在红利曼方向的战斗中损失了一个营,残部向俄军投降。   其

瓶儿的盖儿 2025-08-25 16:29:37

乌军第三独立亚速突击旅在红利曼方向的战斗中损失了一个营,残部向俄军投降。   其中一名被俘的亚速旅武装分子说,他的部队在红利曼方向的一段战线上被包围,几乎全军覆没,眼见突围无望又不想死,于是选择举手投降。   先算笔账,一个标准的乌军突击营满编该有420人左右,配12辆装甲车、6门迫击炮,就算战时补充兵员,怎么也得有350人撑场面。   可这次直接损失一个营,意味着从建制到战斗力全给打没了,残部投降时连能开火的步枪都凑不齐20支,这可不是简单的“伤亡”,是实打实的“被包圆”。   俄军能把这事儿干成,靠的不是运气,是把红利曼周边的战术优势攥得死死的。   早在半个月前,俄军就调了第20集团军的2个摩步旅和1个坦克旅压到红利曼侧翼,还配了3个“柳叶刀”无人机连,每天出动40多架次在天上盯着。   乌军这个营的补给车刚从斯拉维扬斯克出发,就被无人机盯上,3天内炸掉了7辆运粮车、4辆弹药车,等于直接掐断了他们的“粮草道”。   被俘的那名武装分子说“突围无望”,可不是瞎掰——俄军用T-90M坦克在正面顶住,再派摩步连从南北两侧绕后,像两把钳子似的把乌军营地围得严严实实。   最窄的包围圈只有800米,乌军想冲出去,刚露头就被无人机炸,有次3辆装甲车试着突围,不到5分钟就全成了废铁。   更有意思的是乌军这个营的兵员素质,说是“亚速突击旅”,听着挺唬人,实际上一半人是今年刚征召的新兵,训练时间最长的也就3周,最短的连迫击炮怎么校准都没学会。   反观俄军这边,负责包围的摩步旅士兵大多有2年以上服役经验,还有参加过叙利亚战场的老兵带队,光战术配合就比乌军强出一大截。   之前乌军总吹“红利曼防线固若金汤”,结果连最基本的防御工事都没做好。   这个营驻扎的阵地,战壕挖得还没膝盖深,防弹掩体是用木板和沙袋拼的,俄军一发152毫米榴弹炮过来,直接掀翻了3个掩体。   不仅如此,他们的通讯用的还是民用对讲机,俄军随便干扰一下,整个营就成了“聋子哑巴”,连求援信号都发不出去。   反观俄军,用的是加密战术电台,还能和无人机实时联网,哪里有乌军动静,炮火马上就到,这种信息差下,乌军被包围纯属意料之中。   西方给的那些“宝贝装备”也没救了他们的命。这个营配了6辆美国援助的“斯特赖克”装甲车,结果因为没掌握维修技术,有3辆刚开上前线就出了故障,只能当固定火力点用,最后被俄军“柳叶刀”无人机挨个点名。   还有4具“标枪”反坦克导弹,新兵们没学过怎么锁定移动目标,打出去3发全脱靶,最后剩下的1具还因为没电没法用。   之前泽连斯基在电视上吹嘘“西方装备能改变战局”,现在看来,这些装备到了没经过训练的乌军手里,跟烧火棍也没多大区别。   被俘士兵说“不想死”,其实戳破了乌军现在的士气困境。2024年乌军逃兵率比去年上升了40%,很多士兵宁愿被军事法庭审判,也不想再上前线。   这个亚速突击营在被包围的第4天,就有12个士兵偷偷逃跑,结果被俄军无人机发现,最后只有2个跑掉,剩下的要么被抓要么被打死。   没逃跑的士兵也没了斗志,断粮3天后,有人开始吃野草,喝战壕里的雨水,这种情况下,俄军一喊话劝降,残部里一半人直接举了手——毕竟跟饿死、被炸死比起来,投降至少还能有条活路。

0 阅读:124
瓶儿的盖儿

瓶儿的盖儿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