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参加中国9.3大阅兵,特朗普终于给了准话。最近特朗普在采访里给了个准话:中美要是年底前谈成贸易协议,那就见面;谈不成的话,见面也没啥意思。 特朗普在最新采访中明确表态,他是否出席中国9.3阅兵活动,完全取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这个回答简单直接,却透露出他一贯的行事风格——把外交场合变成谈判筹码。 2015年9月3日,中国首次举行抗战胜利阅兵,当时多个国家领导人出席。特朗普此次的表态,让外界重新审视这个特殊日期的外交意义。他提出的条件很明确:年底前若能达成贸易协议,他就来;谈不成,见面也没意义。这种将国家纪念活动与贸易协议捆绑的做法,在近年国际关系中并不多见。 中美贸易谈判自2018年启动以来,历经多轮磋商。2024年8月,双方工作层刚结束新一轮线上沟通,重点讨论农产品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日程显示,9月还将举行副部长级会谈。这些谈判细节与特朗普的表态形成微妙呼应,显示出他把阅兵邀请视为谈判压力点。 特朗普在任期间就习惯用非常规手段推进谈判。2017年他突然接受韩国邀请参加平昌冬奥会闭幕式,随后就宣布与朝鲜领导人会晤。这种出其不意的做法,往往能打破外交僵局。此次他再次运用类似策略,把阅兵出席与否变成可交易的筹码。 中国对9.3阅兵的定位很清晰,这是纪念二战胜利的国家活动,并非外交秀场。2015年阅兵时,俄罗斯总统普京等30多位外国领导人出席,但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缺席。特朗普此次的表态,让这个历史纪念日意外成为中美博弈的新舞台。 贸易谈判与纪念活动的关联性引发不同解读。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意在向中国传递信号:只有实质性让步才能换取高层互动。也有观点指出,这种交易式表态可能适得其反,让严肃的历史纪念失去应有分量。 当前中美贸易额仍保持在每年6000亿美元规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美国关注市场准入和产业补贴,中国则要求取消加征关税。这些分歧能否在年底前解决,将直接影响特朗普的行程安排。他设定的这个条件,等于给谈判团队下了最后通牒。 国际外交中,国家元首出席他国纪念活动通常被视为友好姿态。特朗普却将其转化为谈判工具,这种实用主义做法虽出人意料,却符合他商人出身的思维逻辑。他曾在自传中写道:“一切都可以谈判,关键在于找到对方最在意的东西。” 随着9.3阅兵日期临近,中美贸易谈判团队面临双重压力。既要解决具体经贸分歧,又要应对特朗普制造的附加条件。这种将历史纪念与贸易协议捆绑的做法,究竟会成为破局契机还是新的障碍,答案或许要等到年底才能揭晓。
特朗普不来看阅兵,美方突然下禁令,不许做2件事,谢锋斩钉截铁。据新华社报道,8月
【44评论】【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