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时,蒋介石在重庆释放了有通共嫌疑被隔离审查一年多的七七事变中力主抗日的爱国将领何基沣,为了安抚何基沣,蒋介石特意晋升他为77军中将军长,并特意赠送他一把代表着国军最高荣誉的“中正剑”。 何基沣将军的戎马生涯始于河北藁城的书香门第,青年时眼见山河破碎便投笔从戎。 他考进保定军校那会儿,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毕业后跟着冯玉祥的西北军南征北战,从连长一步步干到副师长,战场上敢打敢拼得了"钢铁将军"的名号。 1924年北京政变那会儿,他带兵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这事儿让他在军界崭露头角。 1933年长城抗战吃紧,何基沣带着队伍星夜兼程赶到喜峰口。 看着日军装备精良耀武扬威,他站在阵前吼出"笑卧沙场何惧马革裹尸"的誓言,当夜就组织大刀队摸黑端了日军营地,砍得鬼子哭爹喊娘。 这场胜仗是九一八之后头一遭扬眉吐气,捷报传开老百姓放鞭炮庆贺,何基沣也因功升任110旅旅长。可谁都没料到,这份热血四年后在卢沟桥撞上了冷水盆。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在卢沟桥畔搞演习耍花招。 守在桥头的何基沣接到报告拍案而起,电话里跟副军长冯治安撂下硬话:"子弹全上膛了,鬼子敢跨桥就开火!"等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闯宛平城,他直接下令开火还击,砰砰几枪打碎敌人咽喉,连日军少将松游都见了阎王。 第二天报纸头条全是捷报,可蒋介石从庐山发来的电报却浇了盆冷水——"务必忍让,不得还击"。等这道命令传到前线,何基沣的兵早把日军打得缩回老巢,连指挥官田代中将都切腹谢罪了。 最让何基沣憋屈的是大名府血战。 带着弟兄们死守三天两夜,最后弹尽粮绝城破撤退,他半道拔枪朝胸口就是一发。 幸亏卫兵眼疾手快打偏了枪口,子弹擦着心脏飞过去。 躺在病床上养伤那半年,他反复琢磨个道理:单凭武夫之勇救不了中国。恰巧地下党员送来本《西行漫记》,书里描写的延安让他心头燃起新火苗。 1938年初春伤刚好利索,何基沣就秘密奔赴延安。毛泽东夜里提着马灯来看他,两人在窑洞谈到鸡打鸣。在抗大演讲时,台下年轻学子眼里的光让他想起当年保定军校的自己。 离开延安前他郑重递上入党申请书:"没共产党中国真没指望,收下我这个新兵吧!"1939年1月党中央特批他为秘密党员,嘱咐他继续在国军里潜伏。 这步棋后来证明真是妙招——回到77军当副军长的何基沣,明里整顿军务暗地输送物资,五百多杆枪三十箱子弹悄没声就送到新四军手里。 1940年冬天出个岔子。地下交通员项遒光被捕叛变,把何基沣卖了个底朝天。 李宗仁拿着情报当令箭,直捅到蒋介石跟前。 老蒋一纸调令把何基沣扣在重庆,特务轮番审问一年多。 何基沣倒沉得住气,一边让哥哥找监察院长于右任说情,一边托商人重金打点。 恰逢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消息传来,冯玉祥趁机进言:"要是何基沣在前线,兴许张将军不会死!"这话戳中蒋介石软肋,1941年3月竟摆宴赔罪,还亲手递上刻着"成功成仁"的中正剑。 何基沣摸着冰凉的剑柄心里暗笑:"蒋光头啊,你亲手养了个掘墓人!" 这把"中正剑"成了护身符。解放战争时何基沣升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明里服从调遣暗地磨刀霍霍。 1948年11月8日淮海战役打得正酣,他和地下党员张克侠突然在贾汪战地倒戈,两万三千官兵调转枪口。这道口子撕得国民党防线哗啦垮塌,解放军直插黄百韬兵团后路。 蒋介石在南京官邸摔碎茶碗大骂,可败局就像雪球越滚越大。 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本想亮明党员身份,周恩来拍着他肩膀说:"这秘密咱再捂捂。" 于是将军佩剑换算盘,在水利部领着人修堤坝,到农业部忙着搞垦荒。 家里人只当他是个起义将领,哪晓得他书房抽屉里锁着1939年的党证。 1980年老人病逝前交代后事:"骨灰一半撒卢沟桥,一半撒淮海战场。"等子女捧着骨灰盒时才知晓,父亲守着这个秘密就像老酒封坛,一藏就是四十年。 近年卢沟桥抗战纪念馆整修,何基沣的大刀和染血军装作为核心展品陈列在东厅第五展柜。 2023年清明,他长孙何瑗带着孩子从美国回来,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英烈墙上拓下祖父名字。 有记者问起中正剑下落,何瑗在家族微信群发照片:那把玳瑁柄佩剑如今锁在南京博物院库房,旁边注解牌写着"历史的证物"。 信息来源: 网易新闻《叛徒明知何基沣是地下党》
1941年时,蒋介石在重庆释放了有通共嫌疑被隔离审查一年多的七七事变中力主抗日的
海诚看趣事
2025-08-25 14:21: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