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俄罗斯建国以来,一直在做三件事:抢别人土地、抢别人出海口、堵别人出海通道。任何时候,跟俄罗斯谈判的结果都是:你让步,我不动。 俄罗斯的执念源于其先天的地理困境,作为从莫斯科周边兴起的内陆公国,广袤的陆地纵深与稀缺的出海口形成的尖锐矛盾使得“打通出海通道” 成了刻在骨子里的生存法则。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惯用 “武力开道 + 谈判固化” 的组合拳:彼得大帝通过对瑞典的战争拿下波罗的海出海口,建起圣彼得堡并迁都,将国家重心彻底转向海洋;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击败奥斯曼帝国,把克里米亚纳入版图,终于获得黑海不冻港。 而一旦用武力抢占了地盘,谈判桌就成了俄罗斯 “合法化” 成果的工具,其谈判策略从无妥协可言,核心只有一条:让对手单方面让步,自己则寸土不让。 从《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强加给中国的领土要求,到二战后吞并东欧部分领土,再到 2014 年以 “历史归属” 为由收回克里米亚,本质上都是同一套逻辑。 先靠军事手段拿到实际控制权,再通过谈判让对手承认既成事实,所谓 “外交” 不过是巩固扩张成果的程序而已。 可俄罗斯的 “解困”,从来都是以邻国的 “窒息” 为代价,它牢牢控制黑海、波罗的海出口后,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等国的发展直接被卡了脖子。 乌克兰作为 “世界粮仓”,港口被控制后粮食出口锐减,引发全球粮价动荡;摩尔多瓦只能花高价租借他国港口做贸易,经济成本陡增。 这种把邻国 “内陆化” 的做法,从短期看巩固了俄罗斯的地区主导权,长期却激起了强烈反弹,全球都在寻找绕开俄罗斯的替代方案。 中欧班列贯通亚欧,减少对俄罗斯陆路通道的依赖;北极新航线日益繁忙,分流了传统航道的货运量;北约吸纳芬兰、瑞典,让俄罗斯需要防守的边界线更长,黑海等关键区域的局势也愈发紧张。 如今,俄罗斯仍在延续这套战略,试图在叙利亚、委内瑞拉等地寻找新的 “航道看门人” 角色,可这套老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全球互联的时代。 它越是靠封锁邻国通道求安全,就越加速全球替代方案的成型,反而削弱了自身传统的地理优势;越是在谈判中强硬不让步,就越孤立自己的战略环境。 过去靠这套模式抢来的广阔疆土,如今却成了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维护的 “包袱”;曾经视为安全屏障的出海口,正慢慢变成围困自身的壁垒。 毕竟,在各国相互依存的今天,靠阻断别人与世界的联系换安全,最终只会让自己与世界脱节。俄罗斯的历史惯性,或许能让它赢得一时的空间,却可能在长远里输掉未来的主动。
[微风]俄罗斯建国以来,一直在做三件事:抢别人土地、抢别人出海口、堵别人出海通道
史迹萌报屋
2025-08-25 07:36:57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