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年代,冷军画了两个发动机,横着放的发动机只卖了 198 万,而竖着放的竟卖了 1897 万,几位专家在研究完油画以后,竟直言:“这根本就不是画!” 上世纪 90 年代,冷军因为画得超级像真的油画而出名,他的画看起来就跟照片一样,让人分不清真假。有一次,他画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发动机,横着放的,他给这幅画起了个名字叫《文物》。过了几年,他又画了这个发动机,不过这次是竖着放的,这次他叫它《丰碑》。但这两幅画的命运可大不一样。 见过《文物》的人都说,那画里的发动机跟从旧工厂里拖出来的一模一样。掉漆的地方露着锈迹,螺丝上的划痕都看得清,连油污凝结的纹路都分毫不差。冷军画的时候,光盯着发动机的一个小零件就能看半天,一笔一笔描,连颜料的厚薄都跟着锈迹的深浅调,难怪有人站在画前忍不住伸手摸 —— 总觉得能摸到那糙糙的金属面。 后来画《丰碑》,他更较劲了。还是那个旧发动机,竖起来之后,感觉就变了。他把光线调得特别讲究,发动机边缘透着点光,原本破破烂烂的样子,倒显出股硬朗劲儿。最绝的是发动机上的裂纹,他用细得不能再细的笔蘸着颜料勾,裂纹里积的灰都像能吹掉,专家拿放大镜看的时候,愣是半天没看出笔触,才急着说 “根本不是画”—— 哪有人能把画磨得这么细,跟印出来的似的? 价格差得这么远,不全是画得细。《文物》看着就是个旧物件,让人想起被淘汰的老东西;《丰碑》竖起来,倒像个站着的老伙计,身上的每道疤都成了故事。冷军自己说,竖起来的时候,觉得这发动机不是废铁了,是撑过事儿的,得叫 “丰碑”。买画的人看懂了这层意思,愿意为这份琢磨多掏钱。 有人说冷军就靠 “画得像”,可真站在画跟前就知道,那不是简单的像。他是把自己的心思揉进了颜料里,让旧发动机有了魂。198 万和 1897 万的差,差的是眼睛看到的形,更是心里品到的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90年代,冷军画了两个发动机,横着放的发动机只卖了198万,而竖着放的竟卖
海边观潮客
2025-08-24 21:43:39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