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为何审计能发现,职能部门却不知?】
近日,山东省审计厅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内容引发关注。
01
山东2市505名死亡人员
被发放“养老金”超241万元
报告显示,山东省审计厅对13市及所属县养老保险基金和养老服务业政策落实及资金绩效等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政策落实不到位。1市12县159家企业或学校未按规定为807名在职职工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44县未落实代缴费政策,2798名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应保未保。
二是未及时清退个人账户资金。13市未及时清退1987名死亡1年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1977.09万元,以及8367名曾缴纳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或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资金2168.79万元。
三是向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补贴。由于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等,2022年至2024年,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
02
大量死亡人员“领”养老金
此等“魔幻剧情”何时休?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审计又立功了,这才让给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的事件得以曝光。可以想象,给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每一个例子都是一个大新闻,更何况是505人。
守护好群众养老钱,相关部门守土有责。至于原因,官方称是“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然后加了一个“等”字。那么,信息为什么不畅?应该说,在当前网络时代,既能网上办事,数据更能精准对接,怎么会出现“信息不畅”的结果,这令人疑惑。“数据比对不及时”更令人难以想象,在大数据时代,还存在比对不及时的情况?这个说法匪夷所思。
向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是魔幻剧情,为什么审计部门能发现问题,职能部门却一无所知?如果是相关部门的责任,那是不是应该追究责任,开展问责?
官方报告中留下一个“等”字,同样给人想象的空间。是不是有人涉嫌作假领取养老金?一些案例显示,退休人员死亡后,有的亲属也存在瞒报、谎报死亡信息,骗取、冒领养老金的行为。那么,这505人的案例中,有没有类似事件?有没有内外勾结的情况?如果有,养老金有没有被追回,有没有对相关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媒体报道,全国多地都出现向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的现象,这一点让网友非常忧虑。有网友提出通过面部识别功能,以杜绝类似乱象。当然,如何让群众领取养老金更方便快捷,同时又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减轻群众办事的难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当前,最重要的是查清原因,有针对性地一一堵上漏洞。养老金是公众的养老钱,绝不允许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这既会导致社会不公,更会消解公众对社会保险的公信力。所以,对相关案件的处理,不能止于通报,更应该一个一个进行排查,查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守好养老钱,给公众关切一个回应。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