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国军中将卢浚泉被特赦,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沈醉、范汉杰酸溜溜地说:“谁叫人家有个好侄子呢!” 卢浚泉原来是滇军93军军长。 1946年,蒋介石将93军调到东北,还让卢浚泉担任锦州警备司令。 1948年5月,卢浚泉升任第6兵团中将司令,第6兵团下辖93军、新8军等,归范汉杰指挥。 在攻打锦州的时候,东野曾派人联系卢浚泉,让他率部起义,但卢浚泉却不干,因为他认为,蒋介石对他有知遇之恩,把他当成兄弟,如果他起义或者投降,就对不起蒋介石,而且还会害了卢汉。 卢汉是卢浚泉的侄子,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 如果卢浚泉起义或者投降,那么蒋介石为了报复卢浚泉,就可能对卢汉动手。 卢浚泉既不想对不起蒋介石,又不想连累卢汉,就选择了负隅顽抗。 1948年10月14日,锦州被攻破后,卢浚泉跟着范汉杰一起打扮成农民,想蒙混过关,逃出包围圈。 但卢浚泉是云南人,说话时云南口音比较重,一遇到检查的解放军战士,他就露馅了。 在女儿河附近,卢浚泉就因为说话时带有云南口音被俘。 林彪听说卢浚泉被俘,就让他给长春的国军60军军长曾泽生写信,以滇军同僚的名义劝说曾泽生起义。 卢浚泉对此并未拒绝。 在给曾泽生的信中,卢浚泉提到:“锦州已失,起义方为上策。” 1948年11月17日,曾泽生率60军在长春起义,起义后,原国军60军改编为解放军50军。 在朝鲜战争中,曾泽生率50军入朝作战,并在汉江阻击战中打响了50军的威名。 这里面,也有卢浚泉的一份功劳,毕竟如果不是他写信给曾泽生,曾泽生或许没那么快起义。 后来,卢浚泉被送去了功德林。 到了功德林后,卢浚泉积极接受改造,他主动参加了砌墙、修猪圈等劳动,他的砌墙技术十分精湛。 就连功德林的管理人员都夸他墙砌得好。 卢浚泉自己也说,如果不打仗,他就可以当一个出色的泥瓦匠。 除了积极接受改造外,卢浚泉也积极“认错”,他曾公开批评了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强调“内战非我所愿,仅是服从命令”。这一点,与黄埔系将领的“痛悔”形成较大对比。 功德林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卢浚泉的改造态度很真诚。 与此同时,卢汉听说叔叔卢浚泉被关在功德林,就多次找中央求情,说叔叔卢浚泉“思想可改造,历史可宽恕”,还用自己的起义功勋替他担保。 1949年12月,卢汉扣押了沈醉等国民党官员,随后宣布云南起义,此举意义重大,不仅减少了解放军的损失,还避免了战火波及西南。 毛主席也说卢汉“功在民族”。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央决定特赦一批战犯。 在首批特赦的名单中,除了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人外,还出现了卢浚泉的名字。 同样被关在功德林的沈醉、范汉杰见卢浚泉出现在了首批特赦名单,就酸溜溜地说:“谁叫人家有个好侄子呢?” 沈醉原本也参加了云南起义,谁知却被卢汉扣押,这就导致他从一个起义人员变成了一个战犯,所以在沈醉心里,对卢汉就有一些怨气。 范汉杰是卢浚泉的上司,原本也在首批特赦名单上面,但遭到了民主人士蔡廷锴、蒋光鼐的反对,这两人之所以反对特赦范汉杰,是因为在1933年的福建事变中,范汉杰出卖了蔡廷锴、蒋光鼐。 周总理为了统战需要,就将范汉杰的名字移出了首批特赦名单,不过在第2年,也就是1960年,范汉杰成了第二批被特赦的战犯。 尽管如此,范汉杰还是认为,如果不是卢汉是卢浚泉的侄子,那么第一批被特赦名单中,就不会有卢浚泉的名字,而是会出现他范汉杰的名字。 正因如此,两人在看到卢浚泉竟成了首批被特赦的人员,就有些酸溜溜,以为卢浚泉能被特赦,全是因为他有个好侄子。 但事实上,卢浚泉之所以能首批被特赦,除了侄子卢汉以起义功勋替他求情外,还和卢浚泉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毕竟,卢浚泉在被俘后,就写信给曾泽生,劝说曾泽生率60军投降,这是立了大功的。再加上卢浚泉在功德林的表现很好,积极配合改造,各种因素相叠加,这才使得卢浚泉成了首批被特赦人员。
1959年,国军中将卢浚泉被特赦,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沈醉、范汉杰酸溜溜地说
碎星
2025-08-24 15:43:41
0
阅读:5269
用户10xxx28
蔡廷锴也不是好鸟,它是南昌起义的逃兵。
超哥 回复 08-24 23:32
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