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1年,宋仁宗赵祯51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皇子。在大臣们的劝说下,赵祯决

吴术轩说 2025-08-24 12:42:20

公元1061年,宋仁宗赵祯51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皇子。在大臣们的劝说下,赵祯决定召自己堂哥的儿子赵宗实进宫做养子。但赵宗实对这天大的好事,却回了两个字:“不去。”

赵宗实出生在1032年,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曾孙,父亲赵允让属于宗室旁支,早年也被召进宫当过备选继承人。赵允让小时候在宫里待了几年,本来以为皇位稳了,结果宋真宗生下赵祯,他就出宫了。从那以后,赵允让日子过得挺散漫,生了22个儿子,赵宗实排行老十三。赵宗实从小就跟父亲不一样,不爱热闹,喜欢钻研书本,生活简朴,像个书呆子。仁宗那边,登基后子嗣运气差,生下的儿子一个个早夭,到30多岁还得从宗室抱孩子进宫。1035年,仁宗就把3岁的赵宗实接进去,赐名宗实,让他当养子培养。赵宗实在宫里住了几年,逐步升官,从太子左监门率府副率干起,1037年迁太子右内率府率,1038年到左领军卫将军,1039年出居睦亲宅。1041年升右羽林军大将军,1050年又到左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这段时间,他适应了宫廷规矩,仁宗对他还算满意。可1040年左右,仁宗生下亲儿子赵昕,赵宗实就成了多余的,8岁被送回父亲身边。赵允让继续当他的闲散王爷,赵宗实回家后还是埋头读书,成年后娶了高滔滔,封右羽林军大将军,日子平淡。

仁宗的亲儿子赵昕只活了4岁,后来又有个赵曦,也早夭了。仁宗折腾到51岁,还是没儿子,国家继承人问题成了心病。大臣司马光直言,说当年不送赵宗实出宫,或许就不至于这样。仁宗气得呵斥他戳伤疤,但司马光解释是借民间“引子”说法,接宗室孩子进宫也许能催生皇子。仁宗想想有道理,就决定再召赵宗实。1061年10月,下诏起复赵宗实为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可赵宗实父亲1059年刚去世,他还在守孝,直接固辞不拜,上表请终丧。仁宗不死心,11月准了,但1062年3月又诏他当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他乞还告敕,不许。5月,他缴还敕告,诏又不许。8月,他再辞,仁宗终于准了。但宰相韩琦劝仁宗,赵宗实这么推辞,正说明他重孝道,不贪权,这人靠谱,等孝期满再来。仁宗被说服,同意给机会。赵宗实拒绝的举动,让仁宗摸不着头脑,毕竟皇子位置多少人梦寐以求,他却像烫手山芋一样扔掉。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脑子有问题,有人说他在摆姿态。

孝期一过,仁宗在朝堂上直接宣布赵宗实为皇子,赐名赵曙,赐袭衣、金带、银绢各一千。9月,迁齐州防御使,进封巨鹿郡公。这下赵宗实没法推了,他应诏进宫,当了皇子。仁宗对他寄托希望,两人相处两年。1063年3月,仁宗在福宁殿崩逝,享年53岁。

赵曙继位,成为宋英宗,时年32岁,改元治平。英宗在位头几天就生病,曹太后垂帘听政,他恢复后继续用人,韩琦、欧阳修这些老臣留任,还命司马光编修史书。英宗身体本来就弱,早年进出宫廷的折腾加重了负担,在位期间多病缠身。

1064年,他想尊生父赵允让为皇考,引发“濮议之争”,司马光、欧阳修反对,说违反礼制,他坚持贬了异议官员,最终曹太后认可,但赵允让没得明确皇帝尊号。英宗在位四年,1067年1月25日崩逝于殿西阶,享年35岁,葬永厚陵。儿子赵顼继位,即宋神宗,高滔滔被尊为太后。

0 阅读:224

猜你喜欢

吴术轩说

吴术轩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