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领导这次集体学习,事关“家中有矿”

新浪财经 2025-08-24 11:43:14

[湘伴导读]

8月23日上午,2025年第8期“湘江大讲堂”在湖南省委党校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胡瑞忠应邀作专题讲座。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政协主席毛万春,省委副书记、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参加。

8月23日,2025年第8期“湘江大讲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唐俊摄

参加学习的还有现职省领导,省直各单位、驻长省属本科高校、省属企业负责同志,省委党校有关班次学员等。

记者了解到,此次作专题讲座的胡瑞忠院士,1958年12月出生于湖南道县,长期从事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矿床地球化学、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专题讲座中,胡瑞忠以“关键矿产现状与展望”为题,系统阐述了关键矿产的基本概念、技术攻坚难点、突破创新方向,深入剖析了湖南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并对湖南推进矿业绿色转型、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郴州临武县鸡脚山锂矿矿区全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中国矿业报》曾在2021年12月21日头版刊发了对胡瑞忠院士的专访文章。

文章中,胡瑞忠说,关键矿产主要指现今社会必须安全供应且存在高风险的矿产,尽管各国政府定义的关键矿产有所不同,关键矿产清单不断更新,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要以“四稀”(稀有、稀土、稀散和稀贵金属)矿产为主。关键矿产因其独特的材料性能(极度耐热、难熔、耐腐蚀以及优良的光电磁等)以及储量有限且空间分布极不平衡造成的稀少,在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低碳技术发展迅猛的新形势下,具有“三性”(不可替代性、爆发性、战略性)特征,对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在部分关键矿产的供应方面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7469.8万吨,首次突破7000万吨。在稀土方面,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和稀土功能材料全球占比分别超过90%和75%,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发光材料等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

记者注意到,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曾于2023年印发了《关于切实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适应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我省矿产资源禀赋优势,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有效供给,努力打造万亿矿业产业集群,推动我省矿业绿色发展、集群发展、安全发展、竞合发展。

平江县万古矿区现场。图源新华社

《若干意见》明确,“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重点勘查开发湘东北、湘西北、湘中、湘南、雪峰弧形等五个成矿区带矿产资源。鼓励国家战略性矿产、我省优势矿产及项目建设、民生发展所需矿产的开发利用。”

湖南省物化所永州基地科技馆陈列的多种锰矿石标本。图源新华社

根据《若干意见》总体要求,到“十四五”末,我省找矿突破取得明显成效,优势矿产增储上产,全省圈定找矿靶区60处以上,新增矿产地30处以上,优势矿产基本实现探采平衡。资源开发秩序全面规范,资源规模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至30%以上。矿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产矿山基本建成绿色矿山。矿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链主+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到2035年,资源保障更加安全,资源开发更为合理,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更加协调,努力打造10个具有竞争力的千亿矿业产业集群,形成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 阅读: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