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吉林,男子血糖有点高,医生让打胰岛素,没想到,男子坚持打一个月之后

史面的楚歌 2025-08-24 07:22:43

“笑不活了!”吉林,男子血糖有点高,医生让打胰岛素,没想到,男子坚持打一个月之后,竟然发现自己打了个寂寞,胰岛素的盖子自己根本就没打开,每天都是拿盖子怼了一下,就完事了!这一个月全靠意志力,将血糖降下来的。血糖:合着你吓唬了我一个月! 吉林有位姓李的糖尿病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后,医生给他开了胰岛素,让他回家自己注射控制血糖。 老李是个认真的人,出院后严格按照医嘱,每天按时拿出胰岛素笔,一丝不苟地操作起来。 装药、装针头、摇匀、排气、选部位、消毒,再摇匀,最后注射,整个流程他做得相当熟练,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就这样老李坚持注射了近一个月。他心里渐渐起了疑惑:这胰岛素好像没有医生说的那么管用? 自己的血糖值怎么不见明显下降,感觉和住院前差不多,甚至有时还更高了?这让他心里直犯嘀咕,也有些着急。 直到有一天,老李在注射前,无意中多看了一眼那支陪伴了他一个月的胰岛素笔。 这一看他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原来,这支胰岛素笔的笔芯前端,有一个小小的密封帽。 这个密封帽是出厂时就封好的,必须在使用前先取掉,针头才能真正接触到里面的药液。 老李每次操作时,只打开了笔的外盖,却完全没注意到里面还有这个关键的小帽。 也就是说,他这一个月以来,每次注射,针头实际上都没有刺破那层密封,药液根本没进入他的身体。他辛辛苦苦坚持了一个月,打的都是空气。 这个发现让老李哭笑不得。他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原来自己这一个月,全凭自身的意志力和身体在硬扛着高血糖的状态。 他自嘲地想,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心理暗示疗法”呢? 其实像老李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中老年朋友,尤其是第一次接触胰岛素笔或者需要自行注射药物时,都可能因为紧张、对说明理解不够清晰,或者缺乏足够细致的指导,而遗漏掉某个关键步骤。 视力不佳、手脚不那么灵活,或者身边没有年轻人及时提醒和帮助,更容易出现类似的操作失误。 老李的故事提醒我们,医疗操作无小事,再看似简单的步骤也容不得半点马虎。 无论是注射胰岛素、自行监测血糖,还是服用其他药物,第一次操作时,最好能在医院或者诊所,在医护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完整地操作一遍,确保每个环节都正确无误。 回家之后,也要养成习惯,定期检查自己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有没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同时,定期回医院复查,让医生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和用药效果,也非常重要。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细致和耐心是守护健康的关键。对于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的慢性病,多一份细心,多一次确认,就能少走许多弯路,让治疗真正发挥作用,过上更安稳的生活。

0 阅读:318

评论列表

简单

简单

2
2025-08-24 08:32

不会是傻子吧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