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罗荣桓病逝前,希望让萧华接替他的位置,有人质疑:“他才47岁,又只是上将,就让他管总政?元帅们还没退呢!” 罗荣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早在抗战时期,罗荣桓便积劳成疾,1943年,罗荣桓被确诊为肾癌,之后身体就一直不是很好。 尽管后来罗荣桓去了苏联治疗,但回国后,他仍长期带病工作,由此累垮了身体。 1960年,罗荣桓病情加重,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无法胜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就选择了辞职。 然而,罗荣桓刚辞去总政治部主任没多久,中央出于工作需要,又请罗荣桓复任。这样,罗荣桓继续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两年多以后,罗荣桓的身体状况已经很糟糕了,他患有尿毒症、高血压,病情恶化,这时的罗荣桓知道,他时日不多了。 1963年底,罗荣桓在病危期间,曾向中央举荐萧华,提议让萧华担任新的总政治部主任。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很多人认为,萧华太年轻,资历不够。 要知道,萧华虽然是开国上将,但这年才47岁。 而且当时许多元帅、大将都还在职,上将中,也有很多人资历比萧华老。 在这种背景下,让萧华主管总政治部,自然有许多人不服。 有人就说:“他才47岁,又只是上将,元帅们还没退呢,就让他主管总政,是不是不太好?” 但罗荣桓选萧华为接班人,也有他的理由。 萧华虽然只有47岁,却有近30年的政工经验。早在长征中,18岁的萧华,就已是“少共国际师”的政委了,长征途中,萧华主动让棉被,主动让出粮食,在强渡大渡河时,他高喊“共产党员跟我上”,并带头发起冲锋。 在过草地时,萧华用歌声、故事激发士气,又编写了实用教材减少了很多非战斗减员,而且他还是一个统战高手,非常擅长统战工作。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萧华也都有过出色表现。 自1954年起,萧华就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是罗荣桓的副手,他和罗荣桓一起筹建了解放军政治学院,还共同制定了《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 对于萧华的能力,罗荣桓是看在眼里的,加上他认为萧华很年轻,军队现代化需要像萧华这种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这才大力举荐萧华主管总政。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当晚,毛主席在中南海主持了会议,并提议全体默哀。 期间,毛主席写下了生平唯一一首悼念元帅的诗,即——《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在这首七律中,有一句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句诗,除了是对罗荣桓英年早逝的惋惜外,还隐含了对罗荣桓临终前推荐萧华主管总政的肯定——萧华正是罗荣桓心目中可解决“疑难”的人选。 对于萧华的能力,毛主席也是非常认可的。 1929年,毛主席在兴国县开办干部训练班时,萧华就在下面听,而毛主席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萧华。 原因无他,萧华太年轻了。 在训练班的学员中,萧华是最年轻的,他才13岁。 别看当时萧华年纪小,悟性却非常惊人,毛主席讲的他不仅能听懂,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这就让毛主席对年仅13岁的萧华刮目相看。 当罗荣桓举荐萧华时,毛主席当即就表态:“他当一把手我没意见!” 罗荣桓去世后不久,毛主席就正式任命萧华为总政治部主任。 萧华上任后,继续延续罗荣桓在任时制定的路线。 不过在特殊时期,萧华因为抵制激进路线,被污蔑为“总政阎王殿”的主犯,并遭到了关押,失去了自由。直到1974年毛主席亲自批示,让萧华参加当年的国庆观礼,萧华这才得以复出。
1963年,罗荣桓病逝前,希望让萧华接替他的位置,有人质疑:“他才47岁,又只是
碎星
2025-08-23 23:57:29
0
阅读: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