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老山前线,235团团长秦天和两名女兵的合影。在对越作战中,秦天率领部队出色完成作战任务,被先后授予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2016年,秦天晋升为武警中将。他的父亲是开国中将,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 秦天1957年出生在湖北红安,一个革命老区。他的父亲秦基伟是开国中将,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指挥官,后来还当过国防部长。小时候,秦天常听父亲讲打仗的事儿,长征的苦、抗战的险,这些故事在他心里种下了当兵的种子。1973年,16岁的他参军,没靠家里关系,直接从基层战士干起。 部队生活可不轻松。白天操练,晚上学战术,他愣是咬牙挺过来了。后来考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学了系统的军事知识。他爸秦基伟对他要求特严,常说:“当兵就得去作战部队,不然当啥兵?”这话秦天记在心里,一路踏实干,从班长到连长,再到团长,每步都走得稳当。 1987年,秦天带着27集团军79师235团上了老山前线。那是中越战争后期,中国军队在云南边境的防御作战。老山这地方,山高林密,地雷到处埋,敌军还有狙击手,环境恶劣得不行。秦天到前线没歇着,直接带着人去侦察地形。 他发现部队的军装颜色太显眼,容易被敌人瞄上。于是他琢磨着,根据老山的树叶和山石颜色,搞出了一种新迷彩服。这玩意儿一用,部队隐蔽性强了不少,伤亡也跟着降了。他还老跑一线指挥,亲自带着小分队摸敌情,制定作战计划。 有一次夜袭,敌军占着高地,火力猛得要命。秦天靠着实地勘察,找准了敌人的弱点,带着部队绕过去打了场漂亮仗。这仗打完,他拿了二等功。整个轮战下来,他率领235团完成任务干得贼漂亮,二等功拿了两次,三等功也有两次。 那张有名的合影,就是在老山拍的。两名女兵是卫生员,一个叫刘亚玲,一个叫赵慧。她们在前线救伤员,忙得满头大汗。秦天和她们在前哨休息时拍了这张照,成了老兵们珍藏的记忆。 老山轮战结束后,秦天没闲着。他把前线的经验带回部队,搞实战化训练,啥花架子都不玩,就奔着打胜仗去。他要求演习得像真打仗一样,亲自盯着效果,部队战斗力蹭蹭往上涨。 后来他的军旅路越走越宽。2015年,他当上武警参谋长,2016年升为武警中将,2017年又成了武警副司令员。在武警这几年,他常跑特种部队,提倡“快准狠”的训练法,改掉那些老套的繁琐玩意儿。他还写了不少军事文章,搞课题研究,帮着军队现代化往前推了一步。 除了打仗和带兵,秦天还参与了电影《惊沙》的创作。这片子讲的是他爸秦基伟红军时期的西征故事,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把家里的红色精神传下去。2020年,他从武警副司令员位子上退下来,2023年又当选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换了个方式继续为国家出力。 秦天的故事,离不开他爸秦基伟的影响。秦基伟是上甘岭的硬汉,指挥15军打出威名,被称为“千岁军”。他不光自己硬气,对儿子也要求高。秦天上老山前跟父亲告别,秦基伟没啥温情话,就一句:“这点仗算啥,干好了再说。”这话听着糙,但点醒了秦天。 从战士到中将,秦天没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老山前线的表现,不光是个人能耐,也是家族传统的延续。战场上,他靠实力说话;战场外,他用经验和智慧带队伍。这种接地气的硬派作风,让人没法不服。
“冲锋是这样的,开始大家都是步行,会在枪林弹雨中做着战术动作晃日军的瞄准。身边不
【73评论】【9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