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

史面的楚歌 2025-08-23 06:21:40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主要信源:(怒江大峡谷网——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白求恩:跨越山海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河北唐县的寒夜里,1939年冬,一副担架匆匆抬进农家小院。 盖着棉被的人面色惨白,手指缠着渗血的纱布。村医掀开被角时,发现人已没了气息。 这个在死亡线上救过无数战士的白求恩大夫,最终没能救回自己。 时间倒回1938年春,延安的窑洞前,穿灰布军装的毛主席握着加拿大医生的手。 白求恩刚漂洋过海而来,药箱里还装着多伦多医院的聘书。当他看见八路军医院里,伤员们用门板当病床,盐水煮纱布消毒,当即打开药箱:"我来教大家制蒸馏水。" 黄土地上很快建起"马背医院"。白求恩把手术台驮在骡背上,硝烟弥漫的战场边,他跪在泥地里做手术。 有次敌机俯冲扫射,他俯身护住伤员,弹片擦着后背飞过。战士要给他让担架,他总摆手:"我能走!" 转折发生在雁宿崖战役。连续三天手术,白求恩划破的手指浸在脓血里。 简陋的医疗站没有磺胺药,他用盐水冲洗伤口又上了手术台。 高烧烧到四十度那晚,他正给腹部中弹的小战士缝合。油灯下,持针器在肿胀的手指间打滑,汗珠滴进伤口里。 聂荣臻司令闻讯赶来时,白求恩的军装已被冷汗浸透。 司令要派人送他去后方,他抓着手术台支架不松手:"等我缝完...这个战士才十九岁..."昏迷前最后句话是叮嘱护士:"明天给三床换药...别用红药水..." 秘密转移的路上,担架穿过日军封锁线。高烧昏沉的白求恩忽然清醒,向翻译要来纸笔。肿胀的手指握不住钢笔,铅笔在遗嘱上划出歪扭字迹:"把我的药箱...留给前线..."" 11月12日拂晓,唐县黄石口村的土炕上,白求恩永远合上眼睛。 屋外突然响起密集枪声——日军巡逻队正在搜山。民兵队长老赵一跺脚:"不能叫鬼子糟践白大夫!"众人用棉被裹好遗体,扮成重伤员抬出后门。 这支特殊的送葬队伍昼伏夜行。过炮楼时,担架上盖着带血的被单,队员假装哭喊:"爹啊,撑住!" 暗夜里穿过七道封锁线,终于抵达于家寨。没有哀乐,没有墓碑,新坟藏在老槐树下,坟头压着三块青石。 直到抗战胜利后,村民才在槐树刻下五角星。如今唐县烈士陵园里,白求恩墓前总摆着新鲜的山花。 有次老赵的孙子扫墓时,见个金发碧眼的加拿大人蹲在碑前,手指摩挲着"1939.11.12"的数字。年轻人正要询问,外宾抬起头,睫毛上挂着水珠:"这是我叔祖父。" 陵园讲解员说,白求恩的遗嘱原件现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泛黄的纸页上,铅笔印记深深凹陷,那是49岁的手指留给世界的最后温度。

0 阅读:1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