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实行“一职一衔”,军衔的晋升非常规范和简洁。 在过去很长时间,我军职级和军衔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普遍存在一职两衔的情况,即一个职级对应两个军衔,包括一个基准军衔和一个辅助军衔。在2018年军衔制改革以后,推行一职一衔的衔级制度。 这一改革旨让军衔发挥主导作用,改变过去以级别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军官晋升到某个职级以后,军衔同步晋升,不像以前那样,需要隔一两年的时间。所有同级别的军官,军衔都是一样的,军衔的晋升更规范和简洁。 一、概述 (一)军衔制改革之前: 一职两衔:同一个职级普遍对应两种军衔(基准军衔+辅助军衔),例如: 正大军区级军官可能是上将(基准军衔),也可能是中将(辅助军衔)。 副大军区级军官可能是中将(基准军衔),也可能是少将(辅助军衔)。 副军级军官可能是少将(基准军衔),也可能是大校(辅助军衔)。 副师级军官可能是大校(基准军衔),也可能是上校(辅助军衔)。 (二)军衔制改革之后: 军官的职级和军衔形成严格的对应关系。一个级别只对应一种军衔,取消了过去的基准军衔和辅助军衔。 (三)改革后级别和军衔的对应关系: 1、(军委)副主席:上将; 2、(军委)委员:上将; 3、正战区职:上将; 4、副战区职:中将; 5、正军职:少将; 6、副军职:少将; 7、正师职:大校; 8、副师职:大校; 9、正团职:上校; 10、副团职:中校; 11、正营职:少校; 12、副营职:少校; 13、正连职:上尉; 14、副连职:中尉; 15、排职:少尉。 二、以“将官”举例分析,什么是一职一衔。 1、副军级军官统一都是少将,不再有副军级大校。 2、正军级军官统一都是少将,和之前保持一致,过去也没有正军级中将。 3、副战区级军官统一都是中将,不再有副大军区级少将。 4、正战区级军官全部是上将,不再有正大军区级中将。 三、改革的意义与优势。 1、 确定军衔的主导地位。 军官称谓改为“军衔+职务”(如“集团军少将政委某某”而非“集团军政委某某少将”); 军官管理模式以军衔为基础,级别作为重要参考。 2、消除了“同级不同衔”的问题。 相同级别的军官,军衔都是一样的。这种军衔晋升模式,更加规范。 3、简化军衔的晋升机制。 军官晋升到某个职级以后,军衔同步晋升,不像以前那样有时间间隔。比如军官晋升为副战区级职务以后,军衔同步晋升为中将。
当兵退伍已经20多年了,战友聚会重返了一次老部队,失落感油生。我是上个世纪90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