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是种什么样的刑罚?古代如果被判流放,会被流放到哪里? 在电视剧里总看到“流放”的情节,表面上看,是换个地方活着。 可实际上,这玩意儿比杀头还折磨人。 古代那些当官的,一听 “流放三千里”,腿肚子都转筋。 因为这一去,基本上就是把半条命扔在路上了。 通俗点讲,就是把你从家里拽出来,扔到鸟不拉屎的地方,让你活着受罪。 秦朝那会儿就有这规矩,叫 “迁刑”。 专门对付那些犯了事儿但又罪不至死的。 流放的地点会选择,往北边的河套,往南边的岭南。 这些地方要么是戈壁滩,要么是瘴气林,十个人去了能活三个就不错。 有个考古队在甘肃敦煌发现过秦朝的竹简,上面记着个叫 “黥布” 的犯人。 因为偷东西被流放,路上走了四个月。 同行的五十多个人,一半都死在了路上。 不是被狼叼走了,就是染上了瘟疫。 到了汉朝,流放更狠,还分 “等级”。 罪轻点的,往甘肃河西走廊扔; 罪重点的,直接往海南岛送。 别看现在海南是旅游胜地,但在以前叫 “天涯海角”。 东汉有个叫马援的将军,平定越南叛乱后,把俘虏全流放到海南岛。 他在奏折里写 “此岛孤悬海外,瘴气弥漫,人至则九死一生”。 那会的海南,连条正经路都没有。 流放者去了就得自己砍树搭棚子,还得防着毒蛇猛兽。 说是流放,其实跟扔去喂野兽差不多。 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宋朝。 宋徽宗年间,把犯人分三六九等。 “刺配” 就是那会儿发明的。 先在脸上刺个字,再发配到地方。 《水浒传》里的林冲,刺配沧州,那还是好地方呢,至少离中原近。 真要是犯了大罪,直接往岭南、海南送。 明朝的流放地,最出名的就是 “宁古塔”。 一听这名字就透着寒气,就在今天的黑龙江牡丹江一带。 清朝入关后,把好多反对他们的汉人往那儿送,美其名曰 “披甲为奴”。 其实就是给满人当奴隶,冬天凿冰捕鱼,夏天开荒种地,累死累活还得挨鞭子。 您可能会问,流放不就是换个地方干活吗? 为啥这么吓人?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 首先是路途遥远,古代没有汽车火车,全靠两条腿走。 流放三千里,意味着至少得走半年。 路上强盗、瘟疫、饥饿,哪一样都能要了命。 其次是身份落差,以前可能是当官的、有钱的,一流放就成了奴隶,任人打骂。 这种心理折磨比身体上的痛苦更难受。 最后是永世不得翻身,大多数流放者都是 “遇赦不还”。 除非皇帝特赦,不然一辈子都得待在那破地方,连子孙后代都得跟着受牵连。 不过话说回来,流放这事儿,有时候也歪打正着。好多流放者把中原文化带到了边疆。 比如苏东坡在海南办学堂,教当地人读书写字,硬生生把一个蛮荒之地变成了 “小中原”。 明朝有个叫徐霞客的,虽然不是流放。 但他游历的好多地方,都是当年的流放地,也算是间接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说到底,流放这刑罚,就是统治者用来折磨人的手段。 既让你活着,又让你生不如死。 它比杀头更阴狠,因为它剥夺的不仅是自由,还有尊严和希望。
流放是种什么样的刑罚?古代如果被判流放,会被流放到哪里? 在电视剧里总看到“
闻语坦克
2025-08-22 12:29:26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