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河南矿山集团的崔培军在发放助学金时生气了。原因是准备的助学金为110万,而受助总人数是319人。他看到助学金分配情况时,发现有170多人是2000元,其余的是5000元,于是就生气了,还把负责人叫了过来。 22年的时间里,河南矿山集团的崔培军一直在做着同一件事——给寒门学子发助学金。 算下来,这22年里,他已经累计拿出了3800多万,帮了不知道多少贫困学生。 有人说他是在给这些孩子铺一条求学的路,这话不假,他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份长久的责任。 今年的助学金发放现场,原本一切都该按部就班。 319名受助学生,110万元的预算,这些数字早就定好了。 可崔培军拿起分配表一看,脸色当场就沉了下来。 表格上明明白白写着,170多个学生只能拿到2000元,剩下的才是5000元。 他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当即让人把负责人叫了过来。 要知道,去年拿2000元的那些学生,早就说好今年要提到3000元的。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对那些等着这笔钱交学费、买书本的孩子来说,1000元的差距可能就意味着能不能安心坐在教室里。 负责人解释说,如果按3000元发,预算就超了。 可在崔培军看来,预算是死的,人是活的,答应孩子们的事,怎么能说改就改? 他当场拍板,钱不够就加,一定要按3000元发。 就这么一句话,助学金的总额从110万元提到了130万元。 平心而论,这笔钱对很多企业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需要它的学生们来说,每一分都很重要。 崔培军心里清楚,2000元也好,3000元也罢,本来就不算多,要是分配得再不合理,那点帮助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他生气,不是因为钱花多了,而是气有人把孩子们的事当小事,把当初的承诺当空话。 这些年,他见过太多因为家境不好差点辍学的孩子。 有的孩子揣着皱巴巴的零钱去报名,有的孩子连一本新课本都舍不得买。 他发助学金,从来不是为了图个名声,就是想让这些孩子能少点顾虑,安安稳稳地读书。 所以每次发钱,他都要亲自过目分配方案,生怕哪个环节出了岔子,让该受助的孩子受了委屈。 这次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说到底,就是有人觉得超预算是大事,把对学生的承诺当成了可以商量的小事。 可崔培军不这么看,在他眼里,答应了的事就得做到,尤其是对这些盼着助学金的孩子。 他常说,钱没了可以再赚,可信誉没了,想找回来就难了。 现场的人都看出来了,崔培军是真的动了气。 他不是那种喜欢摆架子的老板,平时说话做事都挺随和,可在这件事上,他一点都不含糊。 他让财务马上调整金额,又反复叮嘱负责人,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先想着怎么帮学生,而不是怎么省预算。 其实,像这样的调整,这些年也不是第一次了。 有时候统计人数多了,有时候发现有些学生家里特别困难,他都会让财务把钱加上去。 有人劝他,没必要这么较真,差不多就行。 可他总说,助学这事儿,差一点都不行,孩子们等着这笔钱救急呢。 这次把助学金提到130万元,对企业来说确实多了一笔支出,但崔培军觉得值。 他看到那些拿到3000元的学生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这笔钱花得有意义。 对他来说,这不是简单的发钱,而是在守护一个个求学的梦想。 现在想想,崔培军生气,气的是有人把孩子们的希望不当回事。 他把钱加上去,不仅仅是补了那笔差额,更是守住了对孩子们的承诺。 在这件事上,他做得没毛病,毕竟,对孩子们的承诺,就该像钉子一样钉在那儿,不能动,也不能改。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大象新闻2025年08月21日关于《崔培军生气了:谁把钱数改了!现场把助学金提高到130万》的报道
太有才了!这学费到手了
【91评论】【10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