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台军给自己放了个烟花。 五点整,台东海域一声炸响,一枚爱国者2型导弹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8-21 12:16:29

天刚蒙蒙亮,台军给自己放了个烟花。 五点整,台东海域一声炸响,一枚爱国者2型导弹刚脱离发射架,就在空中自行解体,炸出一团毫无实战意义的火光。距离地面不过数百米,距离“吓阻解放军”的目标,就差了一整个银河。 讽刺的是,这场所谓“精准弹药射击演训”还没等官媒夸完,就自己先崩了。岛内原计划借此展示一把“防空决心”,结果弄巧成拙,不仅没吓住对岸,反倒让外界再次看到台军真实水准:技术落后、指挥混乱、装备严重老化,连演习都维持不了完整流程,更别提实战了。 这不是头一次,甚至都不算稀奇。2023年,台军在另一次演训中也让爱国者导弹提前“归天”。但这次的不同在于,整个环节对外开放,目的是要在美日军方观察团面前展示所谓“岛链防卫成熟度”,结果一秒打脸,丢人现眼。 试图营造的强军形象彻底破产,而更尴尬的是,台军对此并无可行替代方案。 事实上,台军手中大部分爱国者2型导弹,服役时间已经超过二十年,弹体内的推进药剂早该更新,雷达导引系统也频频失效。台当局不是不清楚这点,只是修不起、换不起,更不敢停用。一旦停用,防空系统的“看板”地位就保不住了,美国那边的钱也不好继续要了。 于是,只能打着“数据采集”的旗号,硬撑着这些快报废的老家伙上阵,碰运气完成演习。出了问题也无所谓,只要报告里写得好看,民众没法查证,美方技术顾问点头就行。 说到底,台军这套系统,表面看是导弹出问题,深层是整个防务体系对美依赖成瘾、失去了基本自主维护能力的体现。 每次导弹出事,第一时间就是送去美国“原厂保养”,一修就是几个月。2022年,为了这事,台当局甚至签了近25亿新台币的协议,请美方专家长驻到2027年,协助导弹日常维护和技术管理。翻译过来就是:花几亿请人看家,自己人连翻盖都不敢动。 这还只是表面,更大的问题在于,导弹系统从设计、制造、部署到维护,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在美方手上。台军除了能执行几个步骤,其实根本不掌握核心技术。这种依赖,不仅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制度性的断裂。 问题在于,这种花大钱维护老旧装备的行为,本质上是一场对民众的愚弄。台当局嘴上讲“吓阻解放军”,实则是在制造对抗气氛的同时,继续向美国上贡。而一旦真打起来,这些装备能不能用、能用几次,台军自己都心里没底。 对比之下,解放军那边几乎是另一个世界。 近两年,“海军重构”的主线悄然完成,从登陆舰到两栖攻击舰,再到直升机群、火力支援体系、岸滩突击平台,一整套现代化两栖作战体系已经可以成建制投送。075型两栖攻击舰,一艘就能带上数十架直升机,搭配071船坞登陆舰,基本可以完成一个合成旅的立体登岛行动。 更关键的,是那套“浮动登陆桥”系统。央视不久前曝光的画面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这种装备可以在近岸区域直接搭建临时码头,不需要港口,不需要滩头阵地配合,重装甲装备可以直接驶上登陆桥,自主推进上岸,滩头阵地还没开火就已经失效。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反登陆火力”已经失去了作用。而台湾方面至今还停留在“滩头线控”这种冷战思维上。面对现代化战争节奏,这种防御体系根本撑不过第一轮火力突击。 台军现役装备老化,战术思维僵化,指挥系统被“政治正确”捆住手脚,基层部队士气低落。即便有少数新装备,也难以改变整体战力劣势,更何况这些新装备大多是“展示型”,缺乏系统配套,甚至无法形成合力。 而台当局依旧选择用导弹试射、“反登陆演训”这类政治动作,为对抗制造烟幕。这种做法不仅耗费大量资源,更把整个岛内的战略预期拉向错误方向。以为靠几场深夜演练和几十发导弹,就能阻止解放军的作战部署,无异于痴人说梦。 问题是,这样的烟幕背后,还有台当局那笔掩盖不住的政治账。 几十亿新台币砸给美国企业维护导弹系统,数百亿预算预留给“对美军购”,换回来的不过是几个“二手改良型”和一份不具约束力的“协防承诺”。民众交税,却看不到回报;经济压力上升,社会焦虑蔓延,岛内却把有限的公共预算,优先投入给注定打不赢的战争准备上。 一枚导弹在空中自爆,也许是技术问题。但如果连自爆都不能让台军反思防务方向的问题,那下一次的爆炸,就不会只是烟火了。 参考资料: 《台军爱国者导弹4秒自爆 台媒讽:变昂贵烟火》中时新闻网 《075两栖攻击舰完成编制整合 可实现立体化登岛》央视军事

0 阅读:256

评论列表

苏州园

苏州园

1
2025-08-21 21:14

还好,没有直接炸膛!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