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的仓库里堆着发霉的油菜籽,日内瓦的走廊里满是送达回执。卡尼这位新相,终于尝到“两面树敌”的滋味——对外逞强、对内失控,最后被规则本身反噬。 中国今天把加拿大告上世贸,诉状一口气送到一百六十多个成员手里;同时,国内反倾销裁定落地:加菜籽存在倾销,出口中国一律缴纳75.8%保证金。别看是“保证金”,对于资金链绷到极限的农场主,这基本是死刑判决。消息一出,洲际交易所油菜籽期货直线跳水,四个月新低。更难堪的是,中粮同日把5万吨订单转给澳大利亚——渥太华错愕,北京从容,市场立刻明白“鸡蛋别放同一篮子”的现实含义。 剧本其实从7月就写好了。加拿大宣布史无前例的钢铁进口新政:对华配额砍半,超额征50%惩罚税;再加一刀“原产地追溯”——凡是带“中国成分”的钢材,哪怕绕道第三国,也额外收25%。口头上是“保产业、抗美压”,实操里是追随华府对华遏制。前有拘押孟晚舟、军舰穿行台海,后有对华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卡尼政府把对华关系一路开挂到崩。 中国的回击,没有靠嗓门,靠的是条文。8月15日,一纸诉状递到WTO:加拿大把钢铁保障措施“延期到2031年”,与《保障措施协定》“临时性、逐步自由化”的要求正面冲突。这不是双边扯皮,而是把加方的保护主义放到多边聚光灯下审视。更早之前,国内已完成“反歧视调查”和法理认定,证据链、程序链、话语链三线对齐——“师出有名”四个字,写得比谁都工整。 法理占位之后,经济重锤精准落点。先打农田:对加菜籽加收保证金,对菜油、粕、豌豆等加征100%关税;猪肉、水产再加25%。这不是乱拳,而是直戳票仓。再掐工业毛细血管:对豌豆淀粉发起调查,对卤化丁基橡胶征临时反倾销税;同时让加国建筑、制造的成本曲线自己爬坡——它们有15%的钢材进口依赖中国,如今都要为关税买单。结果很快写进宏观数据:2025年增长预期下修到1.2%,通胀仍在3.5%高位,街头从焦虑变为抗议,卡尼内阁从强硬变成失语。 更尴尬的,是外交的“孤岛效应”。加拿大自以为“紧跟美国”就有护身符,现实是华府对加国汽车、木材照样加征关税,上一任总统甚至公开羞辱渥太华的主权。与此同时,中美在斯德哥尔摩达成“90天相互暂停加征24%关税”的共识,中国还对部分美方实体松绑出口管制——“斗而不破”的默契,与“针锋相对”的中加,形成鲜明对照。谁在规则里谋局,谁在情绪里起舞,一目了然。 再看中国的底色:就在WTO立案前一周,国务院发布新令,上线吸引全球青年科创人才的“K字签证”,连聘用单位都不作刚性门槛。外侧是对违规者的硬反制,内侧是对合作者的更大开放——“对抗不等于封闭”,中国把这句逻辑演给市场看,也让盟友与观望者自己做选择题。 回到这场非对称博弈的核心:不是“以牙还牙”,而是“三段式组合拳”。第一段,法理上把对手拖回规则桌,拆掉其“合法性”的台阶;第二段,经济上精准点穴,选票痛、行业痛、成本痛三痛齐发;第三段,外交上营造对比场,让对方在朋友不救、对手不怵的真空里自我消耗。问题从“要不要硬”变成“你还能硬多久”。 教训也赤裸:把国家战略捆在他国腰上,迟早被当作筹码;把内政胜负寄望于关税噱头,最后只会让农民、企业与消费者替你买单。多边之所以值钱,就在于它把情绪变成程序,把姿态变成算术。卡尼政府若还在镜头前讲“价值”,不如先在账本上把保证金、关税与仓储的三笔亏,用铅字写清楚。 这场战,远没到终章。但走势已定:谁把“法—经—外”的链条拴牢,谁就握住了方向盘。剩下的,交给期货曲线、通关数据与WTO的答辩状去证明。 参考资料:《 中国打出一记重锤!加拿大自食其果,全球超160国接到中方通知-凤凰网 》
渥太华的仓库里堆着发霉的油菜籽,日内瓦的走廊里满是送达回执。卡尼这位新相,终于尝
秋恒看军事
2025-08-21 11:26:07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