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再幻想“中俄结盟”了!太认可金灿荣教授的这番话了,金灿荣教授说:俄罗斯不是兄弟,是邻居。我们必须警惕,俄罗斯背后的真实意图。 看看中俄贸易的账本就一目了然。去年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额飙升 45%,但每桶原油的价格,比给印度的还贵 3 美元。先别激动,这并非厚此薄彼,只因印度签订了长期协议。 而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对华出口的管道天然气价格,也会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定期调整,并非一成不变的优惠价。中国这边呢?一边采购俄油,一边从沙特的进口量也增长了 18%。 在煤炭进口上,中国既从俄罗斯大量进口,也没少从澳大利亚、蒙古国进货。这就是生意,各方都有自己的备份,谁都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俄乌冲突中藏着更浅显的道理。俄罗斯导弹轰炸基辅那天,中国正在和乌克兰洽谈玉米进口。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期间,中国不仅从乌克兰进口玉米,还从俄罗斯进口大豆,两边的农产品贸易都在正常进行。 对此,俄罗斯没作声,中国也没表态,这种默契远比结盟协议更靠谱。要是真的结了盟,中国要么得跟着制裁乌克兰,要么就得违逆俄罗斯,左右都是两难的坑。现在这样多好?俄罗斯给我们卖天然气,我们从乌克兰买粮食,谁的日子都不受影响。 再看中亚那片土地。俄罗斯的坦克刚在哈萨克斯坦平定了骚乱,中国的光伏板就悄悄铺满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漠。不仅如此,中国还在塔吉克斯坦参与了公路建设项目,而俄罗斯则在吉尔吉斯斯坦有不少军事合作项目。 俄罗斯没说 “你别来”,中国也没喊 “我要抢”。为什么?因为俄罗斯清楚中国搞的是电站、公路这些民生基建,不是驻军; 中国也明白中亚是俄罗斯的 “前院”,在那里开展合作会充分考虑俄罗斯的关切,串门得先敲门。这种分寸感,比签十份盟约都管用。 有人说中俄得抱团对抗美国,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美国在芯片上卡中国脖子时,俄罗斯递来稀土合作协议,条款写得比教科书还严谨 — 开采权归俄方,加工在中国,利润五五分。 而当俄罗斯受到西方在航空领域的制裁时,中国也没有无底线地提供技术支持,只是在民用航空零部件方面有一些正常的贸易往来。这哪是单纯帮忙,分明是合伙做生意。 可就是这生意,让美国急得跳脚,一会儿说中俄搞 “新轴心”,一会儿又怕稀土断供。你看,不结盟反倒让对手更忌惮。 南海那边的情况更有意思。菲律宾在仁爱礁闹得欢时,俄罗斯军舰正在越南港口访问。其实,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从未寻求俄罗斯的军事支持,而是通过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俄罗斯在与越南进行军事合作时,也会注意分寸,不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没打电话质问,俄罗斯也没发声明解释。 因为两国都清楚,谁也别干涉谁的 “家门口事”。中国在南海填岛,俄罗斯在黑海搞军演,各忙各的,互不添乱。这种互不干涉的默契,一旦结盟反而难维持。 那些喊着结盟的人,怕是没见过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苏盟约。那会儿说好 “一方受攻,另一方出兵”,结果苏联在珍宝岛动了手,盟约成了废纸。现在的俄罗斯,宪法里明明白白写着 “不参加军事同盟”,普京去年还说 “中俄关系不需要结盟来证明”。 国际舞台上,这种 “好邻居” 关系才是真聪明。美国想拉着北约围堵中国,俄罗斯就在叙利亚牵制美军;欧洲想卡俄罗斯的能源,中国就加大采购稳住价格。 你帮我搭把手,我给你撑个腰,但绝不签卖身契。这种关系,比结盟的锁链结实多了。 这才是大国相处的智慧,也是让那些盼着中俄闹掰的人最头疼的局面。
世界真有意思:一,美国拉拢了俄罗斯,一起对付中国,那么美国的霸权将稳定下来。
【214评论】【2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