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美国和乌克兰总统在白宫会谈称,美国对乌克兰支持从“赠送”武器变为“出售”。特朗普称拜登政府此前给乌超3000亿美元是“腐败行为”,泽连斯基表示感激能从美买武器,也感谢欧、北约资金。 2025年8月18日,华盛顿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内,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晤引发全球关注。 这场被外界视为“战略转向”的会谈中,双方正式宣布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模式将从无偿援助转为有偿军售。 特朗普在会后强调,拜登政府此前提供的超过3000亿美元援助存在“系统性腐败”,而泽连斯基则对美乌新合作模式表示“由衷感激”,并特别感谢欧洲及北约的资金支持。 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改变资金流动路径,根据北约秘书长吕特披露的文件,乌克兰计划通过欧洲国家联合采购的方式,以约900亿美元购买美制防空系统、战斗机及无人机等装备。 这种转变既规避了美国国内对“免费军援”的质疑,又确保军工复合体持续获得订单——数据显示,仅“爱国者”防空系统单笔订单就价值500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此次调整暗含多重战略考量:一方面通过北约机制将欧洲国家绑定为“共同出资方”,另一方面则借机强化对乌克兰的决策影响力。 会晤中展示的俄乌实际控制区地图显示,美国已开始介入领土划分谈判,这与俄方此前“不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乌克兰”的立场形成微妙呼应。 值得关注的是,美俄领导人通话后,特朗普立即宣布将推动三方会谈,这种“边谈判边交火”的策略引发欧洲盟友对冲突升级的担忧。 尽管获得欧洲900亿美元资金承诺,但现实困境依然严峻,当前乌克兰每月军费开支高达70亿美元,而国库实际可支配资金不足需求的30%。 顿巴斯地区70%领土被俄控制,前线部队每天消耗的弹药量相当于整个北约的月产量。更棘手的是,新采购的F-16战机需要配套维护体系,这对基础设施损毁率达60%的乌克兰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尽管泽连斯基强调“所有安全保障都需讨论”,但现实矛盾已然凸显:欧洲要求停火优先,美国主张“边打边谈”,乌克兰则面临既需维持战力又得筹备重建的两难。 北约内部对资金分摊的争议持续发酵,德国虽同意机制但强调“需明确触发条件”,法国则坚持欧洲必须主导安全架构。这种分歧可能延缓军援到位速度,影响前线局势。 这场始于白宫的军售协议,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重组,它既反映了美国从“价值观外交”向“利益交易”的转向,也暴露出乌克兰在持续消耗战中的战略被动。 当军事援助变成需要精打细算的账单,这场战争的终局或将由财政可持续性而非战场胜负决定。
8月18日,美国和乌克兰总统在白宫会谈称,美国对乌克兰支持从“赠送”武器变为“出
小九九阿
2025-08-20 16:56: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