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称,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性质不同。中国是实现进口多元化,在战前就买很多。而印度则是靠转售石油谋求暴利。印度从中赚取160亿美元,而且还是俄乌战争期间实现的,这是不可接受的。 说白了,国际上的事儿,有时候就像村里两个大户吵架,旁边人怎么做买卖,买谁家的粮、什么时候买、买多少,都能被说出个三六九等来。 美国财长最近一番话就把这味儿给做足了,她说中国买俄罗斯石油,那叫一个合情合理,是早就规划好的“货源多元化”;可印度买,就成了“发战争财”“搞转手买卖”,话里话外透着不认可。、 这听起来,就像一个严厉的班主任,对好学生偶尔开小差睁只眼闭只眼,但对后排调皮蛋同样行为却要罚站,标准,是活的。 中国这些年经手的能源合作,走的不是临时抱佛脚的路子,和俄罗斯之间的油气管线、长期供应合同,很多都是五年十年起谈,布局早、摊子大,像下围棋似的,不争一子一眼,讲究的是大势。 所以哪怕现在国际风声鹤唳,这种“老交情、大买卖”的底色,也让别人挑不出什么硬刺——看起来,这叫“稳健经营”。 但印度就不一样了。它原本从俄罗斯拿的油不多,可眼看着国际油价起伏、西方步步紧逼,它突然抓到了一手临时好牌:低价进、精炼加工、再转口卖出。 这一转一卖之间,利润就出来了。你说它是精明也好、是现实也罢,这种操作更像灵活的街头买卖人,看准时机、快进快出,结果被人说是“吃相难看”。 说到底,这不是道理问题,是分量问题,中国体量大、产业链深、市场稳,早已长成一片自己下雨自己知的经济生态。 别人想说道点什么,也得先掂量会不会溅自己一身水。所以哪怕有点动作,也很容易被归为“战略布局”“长期规划”,你强了,怎么做都像有深意。 印度虽然也在快速发展,但它的经济结构、外汇储备、市场依赖性都更敏感,更容易被外部压力影响。 所以它抓机会、赚差价的做法,就显得格外显眼,甚至被贴上“投机”“破坏秩序”的标签。 不是它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在某些人眼里,它还没拿到“随意行动”的牌照。 这就像一场戏,主角临时改词叫“即兴发挥”,配角改词就是“不守规矩”。 国际能源市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剧,每个国家都在演自己的生存剧本。 中国要稳,所以广撒网、深积粮,把能源安全握在自己手里;印度要追,所以敢冒险、抓机会,用非常规方式换发展空间。你说谁比谁高尚?恐怕没有。 哪怕是发言批评别人的那一方,自己家里也不是完全没有类似的操作。国际政治嘛,向来是边说别人边摸着自己的牌——谁都不肯轻易亮底。 说到底,国际博弈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和手腕。有些人可以谈情怀,有些人只能算数字,这不是公平问题,是现实问题。 真正的智慧,或许是不活在他人的标准里,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手里有什么,最终要去哪里。 参考:美财长:印度就是在牟利,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观察者网
就在刚刚印度突然宣布了2025年8月19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官宣把对中国氟橡
【13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