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当着14亿人的面,印度前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现场记者懵了,

冰枫看历史 2025-08-20 15:43:45

[月亮]当着14亿人的面,印度前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现场记者懵了,这下纸包不住火了 信源:新京报官微——印方首次证实有战机被巴方击落,但拒绝透露具体数量 这是在干嘛?印度空军参谋长一边公开指责本国航空工业,为新订购的83架国产战机至今一架都未能交付而愤怒,同时他又在另一个场合,高调宣布印度军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空战大捷。 这种在现实的窘迫与宣传的辉煌之间反复横跳的姿态,清晰地勾勒出印度军事力量正在面临的某种困境。它不仅关乎武器装备的真实水平,更深层地指向了一种服务于特定目的的国家策略。但任何宏大的胜利宣言,最终都要接受其工业基础的检验。 前空军参谋长达诺亚曾坦率承认,这款耗费了27年光阴研发的LCA“光辉”战斗机,综合性能“非常糟糕”。当然,他的话并非是空穴来风,2019年的那场紧张的边境对峙中,印军最终选择派出的,就是早已老旧不堪的米格-21“比斯”战斗机。达诺亚证实,做出这个决定的唯一原因,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米格-21的性能竟然优于被寄予厚望的“光辉”。 LCA项目的问题,暴露了从研发到生产的系统性障碍,而印度空军曾因其“只会起飞降落”的糟糕表现,三次拒绝接收。这种内部的拉扯,与现任空军参谋长对整个工业体系交付失败的公开抱怨,共同指向该机型的硬件能力短板是真实存在的。 但好笑的是,装备上的步履维艰,似乎并未影响其战报上的辉煌。印度军方倾向于发布一些延迟且模糊的战果,但这些说法在独立的技术分析面前往往站不住脚。特别是在印巴冲突结束整整三个月后,印方突然宣称,其装备的S-400防空系统,在300公里外击落了包括一架预警机在内的6架巴方飞机。这不禁令人怀疑,这要是真的为什么不能及时报出,非要拖到三个月后呢? 而公开信息显示,当时部署的导弹型号为48N6E,其最大射程为250公里,根本无法攻击远在314公里外的目标。国际知名的简氏防务专家也指出,从技术层面看,这次超远距离击落是不可能实现的。 同时来自第三方的记录也让印度的说法变得更加可疑。美国五角大楼确认,巴基斯坦的F-16机队库存没有任何受损记录。法国达索公司的数据显示,一架属于印度的“阵风”战斗机已被核销。英国的马丁-贝克弹射座椅公司,其救生记录也悄然新增了两条“等待细节”的记录。 当然,这种宣传与现实的脱节也并不是第一次了。在一次被印度官员蒂瓦里称为“教科书案例”的“朱砂”行动中,印方宣称的精准打击,实际导弹突防率不足30%,远未达成宣传中的战略效果。 那印度为什么一直坚持“造假”呢,明明如今的信息公开透明,要找到漏洞十分容易。但其实这些宣传的首要听众并非是掌握着先进情报手段的国际社会,而是其国内的民众。印方通过塑造军队战无不胜的形象,可以有效凝聚民心,提升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打响为巨额军购铺路的经济算盘。将S-400的战绩“神话化”,能为继续大规模采购俄制武器,例如更先进的苏-57战斗机,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和政治正当性。 而当面临美巴、伊巴关系改善等地缘政治压力时,印方也能通过宣传展现强硬姿态,可以有效对冲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因此,当巴基斯坦提议双方公开战机库存,接受第三方独立核查时,印度的沉默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其实,现实与宣传之间的裂痕也无法避免地正在扩大,毕竟这种策略短期内或许能稳定内部情绪,推进特定议程,但从长远来看信誉的透支代价也十分高昂。真正的国家实力,终究源于脚踏实地的能力建设,而非仅仅依赖于一个个精心构建的故事。

0 阅读:1
冰枫看历史

冰枫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