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升即走”,该反思了! 惊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41岁副教授黄恺跳楼自杀,内心满是悲恸。这位北大毕业、学术履历耀眼的学者,发表15篇顶刊论文,教学成果也极为突出,却被“非升即走”考核制度压垮。 “非升即走”本是为了打破高校聘任机制的沉疴,激发青年教师科研主动性,可现实中却变了味。 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严苛的考核指标,像论文发表数量、课题申请级别和教学学时要求,让青年教师们苦不堪言。 黄恺为了达标,日夜扑在科研上,放弃热爱的长周期课题,却仍难敌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和课题申请的激烈竞争,教学也在重压下难以尽善尽美。 从更广视角看,“非升即走”在不少高校都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它让青年教师陷入短期功利主义,为追求快速出成果,放弃长远学术探索;教学被边缘化,本末倒置。长期高压下,教师们身心俱疲,心理问题频发,背离了高校培养人才、发展学术的初衷。 如今,多所高校开始反思并调整,如中国海洋大学明确无“非升即走”,为青年教师提供稳定环境。 高校考核不应仅看冰冷数字,更要关注教师作为人的需求和发展,建立多元考核体系,注重教学、科研、师德等多方面,给予足够支持与引导,让高校成为学术的净土 。
没想到教师转岗的“剧情”会降临到我头上!学校因岗位调整,需9名老师转岗至文化
【18评论】【10点赞】
用户10xxx49
北大毕业的都跳楼了,其他人怎么办?
用户10xxx85
现在高校也不稳定!
清风徐来
废材一个,没什么可惜的!
我的UC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可惜年轻人想不开
白发三千丈
要像高中老年教授和行政领导那样脸皮厚就一点儿事儿都没有了啊!终归还是自我认识上出了严重缺陷了啊!即使为人做嫁衣,也没必要用命去做啊!
用户10xxx63 回复 08-21 04:50
长聘教授还有高校的行政领导没什么硬性的考核指标。这些人基本没压力,混日子。但是年轻刚入职的科研人员施行非升即走,怎么可能脸皮厚?一旦让你走,你马上连实验室都进不去。更要命的是,你还得把这几年拿到的钱退回去,这等同一下子让你背上债。都知道企业裁人的时候,起码N+1的补偿,外企还有N+6。你们见过有哪家企业裁人还要求员工倒贴钱?但是现在高校非升即走就是这么做。所以问你,这是个人认知问题,不是制度问题?
用户10xxx51
这是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