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秋(1925—1965)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参与者之一,出生于四川达县一个满门革命的红色家庭。她是开国少将李中权的妹妹,全家九口(父母及七兄妹)于1933年集体参加红军,后共同踏上长征之路。[祈祷][祈祷][祈祷] 李中秋排行最小,与父亲李惠荣、母亲王理诗、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三哥李中权、姐姐李中珍、四哥李中柏、五哥李中衡一同加入红军。1933年,全家参与川陕苏区建设,父亲在传递情报时牺牲于通江两河口。 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李中秋年仅10岁。途中母亲因伤病牺牲于甘孜草地,大哥、二哥、姐姐相继遇难。至1936年长征结束,全家仅剩李中权、李中柏、李中衡和李中秋四人幸存。1937年,兄妹四人在延安团聚。 李中秋在延安文工团工作,后进入陕北红军家属学校学习文化。1939年考入总参通信学校第13期学习通讯技术,1940年调至军委总部从事通信工作。 1949年3月随党中央进驻北平,与哥哥李中权、李中柏重逢。此时21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1950年与丈夫沈昌荣调往沈阳支援抗美援朝。1952年进入北京中央马列学院(今中共中央党校)进修,结业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党总支书记。 1960年调沈阳军区,被授予上校军衔,任军区训练大队长,成为少数获此军衔的女性军官之一。 1965年8月6日,李中秋因病逝世,年仅40岁。她的一生贯穿了从长征到新中国建设的革命历程,见证了家族为革命付出的巨大牺牲(全家9人参加长征,仅4人幸存)。 李中秋从长征路上的孩童到新中国首位女上校,短暂一生历经革命淬炼,其家族“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的赞誉(迟浩田上将题词),正是对这一红色家庭最深刻的写照。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李中秋(1925—1965)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参与者之一,出生于四川达县一个满
史迹奇闻号
2025-08-20 12:02:35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