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毛泽东思想,背离毛泽东思想,否定毛泽东思想,会给我们带来灭亡的危险,此观点不

飞绿说历史 2025-08-19 20:27:37

忘记毛泽东思想,背离毛泽东思想,否定毛泽东思想,会给我们带来灭亡的危险,此观点不接受任何反驳! 就在近日,一场关于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争论在学界和舆论场悄然发酵。争议的焦点不在技术,不在制度,而在思想。 在一些公开论坛上,个别声音甚至主张“毛泽东思想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应该淡出公共语境”。这不仅令人感到惊讶,更令人警惕。 因为忘记毛泽东思想,不止是对一段历史的失忆,而是在亲手割裂我们国家制度、民族精神乃至国家安全的根基。 就在2025年春节前夕,某地高校进行了一次针对“毛泽东思想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在“你了解‘工农联盟’这一概念吗?”一题中,00后大学生的知晓率仅为9%。 而在同一问题上,60后人群的认知度为97%。这不是代沟,这是断层。说白了,我们已经不是在讨论一个理论体系的存废,而是在目睹一种文明血脉的流失。 最早的一次警示,其实发生在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的前夜,“去斯大林化”运动达到高潮。集体农庄被私有化,烈士纪念碑被拆除,青年人开始否认十月革命,国家认同感全面崩溃。 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2023年发布的一组回溯性数据,乌克兰在拆除朱可夫雕像后的十年间,青年国家认同感下降了27%。这不是偶然,这是结构性坍塌。 而在中国,毛泽东思想从未是“口号工具”,而是一整套制度逻辑、精神架构与实践方法的系统集合。 2020年武汉封城,72小时内组建3587支党员突击队,依靠的正是“群众路线”的组织动员基因。不是等命令,更不是靠外援,而是从基层生长出的自我组织能力。 这种能力并非自然天成,而是几十年阶级斗争、战争动员、群众路线的历史沉淀。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现实价值:它不是挂在墙上的画像,而是冲进洪水火线时的“本能反应”。 而一旦背离,危险就不是“理论偏差”,而是国家体系的系统性断裂。 2025年东风-41战略导弹在西部高原的部署效率,已超美军“民兵III”30%。但其背后的“地下长城”工程,正是上世纪毛泽东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思想延续。 没有这个思想体系的支撑,中国的核威慑不会有今天的稳定。再看经济。今天我们仍能在中芯国际看到28nm工艺线,这是在芯片制裁中保留下来的“安全底线”。 而这条底线的存在,追根溯源,是毛泽东时代三线工业的战略布局:将关键工业设施外迁至西南、华中腹地,分布式部署,为今日留下了“产业韧性”。 说到底,毛泽东思想最大的价值,不是历史光环,而是战略定力。2025年,财政部发布数据,全国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偿率达到82%。 这个制度安排的根源,不是现代预算思维,而是毛泽东1956年提出的“区域平衡发展”思想。 在《论十大关系》中,他就明确指出“不能让东部富了,西部饿着”,这不是情怀,而是国家安全的底线逻辑。 而一旦抛弃这种制度基因,国家治理就会变成“资本本位”的抽水机,最终失去民心与秩序。更危险的是,否定毛泽东思想,等于打开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潘多拉魔盒。 台湾地区自2019年起课纲删除“开罗宣言”,将抗战叙事“去中国化”,五年内青年国家认同率从45%跌至18%。 这不是教材问题,而是认知战的胜负。而苏联的《悔悟》电影,用文艺形式丑化斯大林,引发一场席卷全国的去历史运动,最终演变为“体制自焚”。 如果我们今天还在讨论“是否需要毛泽东思想”,那只能说,我们已经离危险不远了。毛泽东思想不是符号,它是制度的根、文化的魂、国家的骨。 人大制度沿用了1953年“同票同权”的设计,财政制度维系着“统一调度”原则,军队仍坚持“党指挥枪”,外交仍讲“独立自主”,这些不是偶然,是整套制度的毛泽东基因在运转。 而一旦“拆掉”这些基因,国家不会“进化”,只会“崩解”。更不容忽视的,是毛泽东思想对文明主体性的支撑作用。 2023年,基层干部在应对群体事件中的“矛盾分析能力”测试通过率仅为32%,较1980年下降近50%。没有“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会成为治理常态。 而在南海岛礁建设中,因缺乏“只争朝夕”的集体主义精神,工程延迟率大幅上升,背后是“组织文化”的稀释。 如果说思想是种子,那么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这棵大树的根系。切断它,不是换土,而是自毁根源。 这个形象,是毛泽东用“反帝、反殖、反霸”的思想建立起来的。而如今,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金砖扩容却遭遇部分国家观望,归根结底,是精神失语,是旗帜模糊。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更是发展中国家的信仰锚点。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再捍卫它,谁还会相信我们提出的全球正义? 所以这不是一个可供争论的课题,而是一道国运存亡的分界线。忘记毛泽东思想,我们将失去组织动员力;背离毛泽东思想,我们将失去制度稳定性;否定毛泽东思想,我们将失去文明主导权。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