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已出狱,儿子仍下落不明!上海夫妇悬赏市区一套房寻被拐26年儿子 1999年的夏天,上海街头的梧桐叶绿得发亮。 唐蔚华在店里忙着招呼客人,4岁的王磊围着柜台跑,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 丈夫考驾照忘带身份证,她急着打车送过去,临走时嘱咐店员多照看孩子。 就是这十几分钟的空当,店里打工的路某说带孩子去对面厕所,把王磊抱走了。 一个月后,路某在广西被抓,可孩子没了踪影。 2000年,路某因拐卖儿童罪判了15年,后来检察院觉得判轻了,抗诉重审,2011年改判绑架罪,无期。 2022年11月,他因为狱中表现好减刑出来了,唐蔚华跑去他门口守了三天三夜,想问问孩子小时候怕不怕黑,有没有哭着找妈妈,路某只说“不记得了”。 这26年,唐蔚华的日子像被按了循环键。 每年8月26号,她都要做新的寻人海报,从最早的铅笔画,到现在印着AI模拟成年照的喷绘,右下角总有一行大字,写着“提供有效线索,赠上海房产一套”。 她背包里常年装着便携式打印机,在火车站,菜市场见人多就停下来,打一张最新的贴出去。 那套房在闵行区,是王磊爷爷留下的,孩子小时候在这儿爬过地板,扶着沙发学走路。老人临走前拉着唐蔚华的手,说就想再看看孙子。 现在户口本还留在老房子,王磊的名字清清楚楚,唐蔚华说,只要户口不迁,就觉得孩子还在身边。丈夫也说,一套房换儿子的消息,值。 2019年起,她学着开直播,每天清晨5点对着镜头讲:“磊磊,今天妈妈去了虹桥火车站……” 这话重复了三千多次,有人在评论区说她作秀,她就把房产证和户口本举到镜头前:“公证都办好了,随时能过户。” 收到的线索她都记在本子上,整理好交给警察,有疑似的就劝对方去采血。 上海和广西的警察帮了不少忙,专门成立了专案组,带着她跑了无数趟两地。 去年用AI步态分析比对全国火车站的监控,虽然没找到王磊,倒破了三起旧的拐卖案。 今年3月,广西查到个年轻人,基因相似度92%,最后发现是远亲,她愣了半天,笑着说“至少有进展”。 家里的老衣柜里,叠着从4岁到30岁的衣服,每件都贴着标签:“2005年生日”“初中入学礼”。 最上面挂着件藏青色西装,是给王磊准备的成年礼物,唐蔚华偶尔会拿出来比划,说“回来可能得改改尺寸”。 保险柜里锁着孩子的乳牙,医生当年说留着做纪念,她却觉得,这是儿子留在世上最完整的DNA。 让人没想到的是,路某的女儿主动联系了她。 那个比王磊小3岁的姑娘在信里说:“我爸的错不该你扛,我帮你找哥哥。” 现在俩人每周通次电话,聊着新发现的线索。 这段日子,唐蔚华总对着老房子的阳台发呆,窗外的梧桐叶又黄了,她摸着玻璃上的水汽,像摸着26年前那个午后的阳光。 其实唐蔚华的故事,在不少被拐家庭里能看到影子。 有数据说,超过六成的父母因为长期焦虑生了重病,近一半的夫妻过不到头。 杨妞花找到家时,爸妈已经不在了,解克锋找回儿子,用三套房想补回这些年的亏欠。 他们都和唐蔚华一样,抱着“万一呢”的念头,在漫长的等待里硬撑。 有人问,人贩子都放出来了,还找什么劲? 唐蔚华没回答过这个问题,只是每个月15号雷打不动回老房子打扫,把王磊的衣服再叠一遍。 她心里清楚,寻亲不只是找个孩子,是想把被偷走的日子补回来,是让那个在4岁就断了线的生命,能重新接上回家的路。 现在,那套房子还在等新的主人,唐蔚华也还在等儿子。 她不知道王磊在哪儿,长什么样,过得好不好,但她相信,只要找下去,总有一天,能把26年的空白,一页一页填满。 信息来源:大皖新闻
“防不胜防!”河南许昌,一男子和妻子有3个孩子,谁知前不久准备给第三个孩子上户口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