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人,整个欧洲现在都在讲德语。日本是愚蠢的,可以说是战术家,但绝对算不上不是战略家。即使在战术上,也输给美军。日本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仅仅用一万人,靠着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占领东北全境,后增至20万人,组成关东军。 假如历史拐个弯,日本早早停手,只守东北,那二战结局会怎样?欧洲大陆或许已成德语天下,而日本还能抽身北上,联手德国瓦解苏联。本文剖析日本决策的短视,揭示其如何自掘坟墓,导致全球战局逆转。 日本军方从二十世纪初就把目光投向东北,那里煤炭铁矿丰富,便于工业扩张。日俄战争后,通过南满铁路逐步渗透,派遣工程师勘测,修建仓库。 1920年代末,关东军军官实地考察,绘制地图,评估抵抗。石原莞尔等主张只占东北,避免与苏联冲突。1931年夏,关东军决定行动,士兵秘密集结。 9月18日晚,柳条湖铁路爆炸,关东军以此为由调动部队。东北军接到指令撤退,日军三天攻克沈阳,一周控制辽宁,三个月席卷三省。随后兵力增至二十万,组建关东军,建立伪政权。日本移民涌入,修建工厂铁路,巩固地盘。这种快速扩张看似得手,却埋下隐患,因为忽略了长远风险。 日本领导层忽略整体布局,坚持推进战线,导致力量分散。关东军最初以一万九千人发动,利用东北军退让,三天内攻克沈阳,一周控制辽宁全境,三个月席卷东北三省。随后兵力增至二十万,组建关东军,建立伪满洲机构。 石原莞尔建议仅守东北,避免深入内地,以免消耗过多,无法应对北方压力。但高层拒绝,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附近日军演习士兵消失,要求搜查宛平。冲突升级,日本调动四十万部队,从华北推进,意图快速结束战事。战火蔓延至华东,陆军九成主力投入中国战场。 八年期间,总兵力近两百万,阵亡四十万,却未取得预期收益。这种投入分散了日本资源,无法集中应对其他威胁。 太平洋战场,日本舰队初期占据优势,但面对美军航母群,执行中屡现失误。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日军飞机起飞,美军舰载机俯冲,击沉四艘航母。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2年8月,美军登陆,日军反击,补给船被轰炸,士兵缺少弹药,面对美军火力网败退。日本依赖决战思维,却忽略后勤延伸,岛上士兵坚守,美军坦克推进。 多次海战,日舰炮火倾泻,但美军雷达引导,精准命中,导致日舰损失主力,无法维持补给线。战术上,日本虽有局部得手,但战略短视让整体劣势加剧,无法逆转败局。 中国战场,日军推进南京,1937年12月围城,突破后控制城市,但乡村游击频发,铁路桥梁受阻。1940年,日军控制华中,修建堡垒巡逻,但战线拉长,分兵守备,补给车队受袭。 八年侵华,日军投入大量资源,坦克平原推进,步兵山地作战,伤亡持续上升,四十万阵亡,未能巩固占领区。 战略上,忽略多线风险,导致无法抽身应对苏联或美军压力。如果听取石原莞尔建议,只守东北,就能积累实力,避免泥潭。这种决策失误,不仅浪费兵力,还影响全球轴心国格局。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三百万部队推进,坦克穿越东欧平原,包围苏军,推进至莫斯科郊外。斯大林下令从远东调兵,数十万士兵乘火车西行。 1942年夏,德军转向南方,目标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山区炮声震耳,苏军城市废墟掘壕,巷战激烈。苏军反攻包围第六集团军,保罗斯将军投降,二十万德军被俘。战局转变,苏联向西推进,德国走向失败。 如果日本不深陷中国,就能抽兵北上,配合德国夹击苏联,苏军难以两线作战,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可能分裂,欧洲大陆落入德国控制,整个地区通用德语。实际中,日本侵华牵制自身,轴心国瓦解。 日本的战略愚蠢在于贪多嚼不烂,早占东北本可稳固,却一头扎进全面战争,八年两百万兵力换来四十万阵亡,无实质收益。战术上虽有闪光,但对美军屡败,暴露短视本质。如果只听石原莞尔,历史或改写,欧洲讲德语,中国东北独立长存。这种假设提醒我们,决策失误能连锁全球。实际抗战牵制日军,避免灾难,值得深思。
日军为何要侵略南洋?正是因为中国坚持抗战,让日本无路可走了!你猜怎么着?194
【1评论】【8点赞】
菜刀2017
马后炮,上帝视角,知道赌徒为什么称之为赌徒,忽略了人性贪婪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