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中国丧葬将会转变。很多独生子女对待死去的父母,基本上会转变为直接打电话,让火葬场拉走火化。然后,火葬场直接抱走骨灰盒。不再大操大办丧葬的事情。独生子女的现实困境,让他们无法承担起过去那种繁重的丧葬费用,他们身上肩负着赡养长辈和养育下一代的双重压力。 这几年,许多中国家庭在面对老人去世时,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家里要是有人去世,整个大家族都得停下手头活,全家总动员,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操持几天,场面既热闹又耗费不少精力和金钱。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直接联系殡仪馆处理,很少再有人像过去那样大操大办。和以前比起来,整个过程快得多,也简单得多。 这种变化最直接的原因,跟独生子女家庭的现实压力脱不开关系。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工作辛苦,家里既要照顾老人,还要养小孩,经济上本就没多少宽裕。 如果家里有长辈去世,根本腾不出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搞传统丧礼。 很多人直接选择火化,费用也低,流程也快,有的人干脆连墓地都不买,只是把骨灰盒寄存在殡仪馆,既省钱,又省去不少麻烦。 其实,大家对丧葬这件事的想法也变得更实际了。过去家里有丧事,谁家能办得风风光光,多少会被亲戚朋友夸一句孝顺或者有面子。 现在的年轻人看得更开,他们在意的是怎么安安静静给亲人送别,而不是让仪式变得复杂、花哨。他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事情办妥,不让家里人过分劳累。 而且各地政府都在提倡绿色丧葬,新办法越来越多,比如骨灰植树、骨灰撒海,或者网络祭扫,不仅省地方,还更环保。 有的殡仪馆能提供一条龙服务,从接送遗体到火化、存放骨灰都能搞定,家属只需动动手指,流程就走完了。即便人不在本地,也能通过网络给亲人祭奠,既方便又贴心。 和中国类似,一些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也早就开始探索更简省的丧葬方式。比如日本和韩国那边,很多老人去世后直接火化,骨灰存寺庙或送去海里。 国外这些办法,也让国内不少家庭有了新的选择。相比传统,年轻人更倾向于用务实的方式表达怀念,觉得丧葬仪式的本质其实在于内心的思念,而不是外在的排场。 现在的变化,其实就是大环境带来的结果。独生子女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希望一切能省心一些。以前花大钱办丧事,是为了让亲人风光体面,但更多年轻人觉得心意比排场重要。 不办盛大仪式,不代表子女不孝,而是希望把心思和能量用在维系家庭和照顾活着的人身上。 未来20年,中国的丧葬方式肯定还会继续变化,很可能会出现更多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式,把整个过程变得更简单、更人性化。 或许有一天,大家再提起丧葬,就只是温柔低调的纪念,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防不胜防!”河南许昌,一男子和妻子有3个孩子,谁知前不久准备给第三个孩子上户口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