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年,建昌知府钱用勤犯事,朱元璋一怒之下要抄其全家!生死关头,其子钱怞突然想起家里有块唐代的“免死牌”,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他携免死牌,马不解鞍,日夜兼程,赶往南京,求见圣上朱元璋。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这位从贫农逆袭的皇帝,对贪污腐败那是零容忍。他打下江山后,定下了严苛的律法,尤其是对官员的要求近乎苛刻。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一封举报信直达御前,点名建昌知府钱用勤私吞税银,贪污公款。朱元璋火冒三丈,当即下令逮捕钱用勤,抄没全家,摆明了要杀鸡儆猴。 钱用勤是江西建昌府(今南城县)的知府,负责地方税收和治理。他出身钱氏家族,祖上可是大有来头——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因平叛有功,被唐昭宗赐了块“免死铁券”。这玩意儿上刻着“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意思是钱镠本人能免九次死罪,后代也能免三次。可这东西毕竟是唐朝的老古董,到了明朝还能不能用,谁心里也没底。 举报信一到,钱用勤的仕途瞬间崩盘。朱元璋对贪官向来不手软,这次也不例外,直接派人把他抓进大牢,准备处决。消息传到钱家,全家上下慌了神。钱用勤的儿子钱怞,当时估计也就二十来岁,面对这灭顶之灾,脑子却转得快。他突然想起家里那块祖传的“免死铁券”,虽然不知道管不管用,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这块“免死铁券”可不是普通物件。唐朝时,皇帝为了笼络功臣,偶尔会赏赐这种铁制的特赦令牌,等于给了条命的保障。钱镠当年凭军功拿到了这块铁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免死特权。到了明朝,这东西更多是家族荣誉的象征,法律效力早就没人验证过。钱怞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决定赌一把。 钱怞没时间犹豫,他翻出铁券,用布包好,揣在怀里,骑上家里的快马就往南京赶。那年头从江西到南京,少说几百公里,路况还差得要命。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困了就在马背上眯一会儿,硬是靠着意志力撑了下来。这趟旅程不仅是为了救爹,更是为了保住全家老小的命。 到了南京,钱怞顾不上歇息,直奔皇宫。守门的侍卫见他一脸急切,手里还攥着个古怪包裹,估计觉得事情不简单,就层层上报。最终,他被带进奉天殿,跪在朱元璋面前。面对这位杀人不眨眼的皇帝,钱怞把铁券呈上去,求皇帝看在祖先功劳的份上,饶他爹一命。 朱元璋接过铁券,反复端详。这块唐代文物虽然跟他大明没啥关系,但钱镠的名字他肯定不陌生——毕竟是个忠勇的历史人物。朱元璋这人虽然狠,但也讲究个“法理人情”。他可能觉得,杀了钱用勤不解恨,但留他一命,既能彰显皇恩,又能借机宣扬忠义。于是,他拍板:死罪可免,革职流放,永不录用。 钱用勤捡回一条命,但仕途彻底完蛋,家族也从此一蹶不振。钱怞虽然救了爹,却没法抹去父亲贪污的污点。后来,他痛定思痛,在地方上做些善事,多少挽回了点名声。那块“免死铁券”几经流传,最后在1951年被钱氏后人捐给国家,现在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见证了这段传奇。 这事儿挺耐人寻味。朱元璋铁腕治国,却在关键时刻给了钱用勤活路,到底是动了恻隐之心,还是另有算盘?“免死牌”从唐朝到明朝,跨越五百年还能发挥作用,说明历史的影响力有多深。你说,这种特赦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人性、法制、权力,哪个更重要?
1380年,李文忠交代完后事才去上朝。朱元璋看了他的奏折,怒骂道:“李文忠,你就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