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年,明朝开国功臣郭英临终前,把儿女叫到身边,语重心长道:“朱元璋杀了那么多有功之臣,独留我和耿炳文,朱棣上位后,耿炳文被逼死了,唯独我安然无恙,可知为何?”儿女纷纷摇头,等待着父亲的教诲。 郭英,字子兴,生于元末乱世,出身贫苦,和哥哥郭兴从小练武,力气大得惊人。元至正年间,天下大乱,他十八岁,哥哥二十三岁,听说朱元璋起兵反元,就跑去投奔,当上了贴身卫士。郭英长得一表人才,又擅长骑马射箭,朱元璋挺喜欢他,管他叫“郭四”,把他当心腹使唤。 早些年,郭英老跟在朱元璋身边,负责保护他,基本没啥机会自己带兵打仗。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为了躲避郭子兴儿子的排挤,带着二十四名亲信南下定远,郭英兄弟就在其中,历史上管这帮人叫“淮西二十四将”。从那以后,他跟着朱元璋到处打仗,慢慢攒下了不少功劳。 定远之战,他拿着长矛冲在最前面,杀敌无数,帮着抢下要地。渡江战役时,江上风大浪急,敌军箭矢跟下雨似的,郭英穿着轻甲,跳上船拼杀,一箭射倒敌将,让大军顺利上了岸,拿下采石。后来攻打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他又跟着冲锋陷阵,为南京打基础出了大力。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郭英还是留在身边当侍卫。鄱阳湖大战,朱元璋跟陈友谅拼个你死我活,郭英带病上阵,站在船头拉弓射箭,箭箭都往敌军身上招呼。虽然野史说他射死陈友谅不太靠谱,但那股狠劲儿确实帮了大忙。 陈友谅死后,他儿子陈理守着武昌。朱元璋亲自出征,仗打得特别凶。有一天晚上,敌将陈同佥趁黑摸进朱元璋大帐,差点把他捅死。卫兵都吓跑了,郭英听到动静赶过来,拔刀就跟陈同佥干上了,一刀砍断对方武器,又一剑结果了他,救下朱元璋。朱元璋吓出一身冷汗,赏了他件红袍,说他跟唐朝名将尉迟敬德有一拼。 后来,朱元璋开始放手用他,郭英打下岳州、庐州,又帮徐达收拾张士诚,战功越来越多。明朝建立后,他参加北伐,立了不少功。洪武三年,他哥郭兴被封为巩昌侯,而郭英只当了个河南都指挥使,他一点不抱怨,安心在河南管军队抓强盗,日子过得挺太平。洪武十七年,郭兴死了,朱元璋念他忠勇,封郭英为武定侯,年俸二千五百石。 1403年,郭英病得不行,躺在床上喘不上气,把儿女叫到跟前,盯着他们说:“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就我和耿炳文活下来了。朱棣当皇帝后,耿炳文被逼死了,我却没事,你们知道为啥吗?”儿女愣在那儿,摇摇头,等着他往下说。 郭英叹了口气,慢慢讲起过去:“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稳住江山,对功臣下手特别狠。胡惟庸案、蓝玉案,朝廷里血流成河,好多将领家都没了。我能活下来,第一是低调,不争权、不拉帮结派,也不得罪人;第二是忠心,战场上拼死拼活,从没想过背叛;第三是小心,皇帝心思不好猜,我说话做事从不敢乱来。建文年间,我跟着耿炳文去打燕王朱棣,仗打输了,我没瞎折腾,才保住命。朱棣当了皇帝,杀建文旧臣杀得满地都是,我岁数大,又没啥把柄,才没被弄死。” 他喘了口气,看着儿女说:“记住了,功劳太大容易惹祸,太出风头活不长。做人得谦虚,干好自己的活儿,才能平安。”说完这些,他眼睛一闭,儿女哭着记下了这番话。 建文年间,朱棣造反当皇帝,郭英被派去跟耿炳文、李景隆一起北伐,挡住燕军。他虽然卖力打仗,可年纪大了,身体也差,实在顶不住。建文帝看他没啥用,就让他回家歇着。朱棣打进南京后,对建文旧臣大开杀戒,满朝都是尸体。郭英因为老了,又没干啥出格的事,才没被砍。 永乐元年,郭英病死,活了六十四岁。朱棣念他以前的功劳,追封他为忠武侯,谥号“襄毅”,葬礼办得挺风光。他从元末跟着朱元璋混,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三个朝代,一辈子打仗,最后还能善终,在明初功臣里真挺少见。他的生存办法——低调、忠心、谨慎,不光救了自己,也给后人留下了教训。
1403年,明朝开国功臣郭英临终前,把儿女叫到身边,语重心长道:“朱元璋杀了那么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8-19 09:01:45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