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抗战中的奇女子方姑:香港的中共女游击队长 抗战时期的香港,虽然是战火中的一个“净土”,但却处处充满了紧张与斗争的气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那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香港背后,有一支坚韧不拔的抗日游击队——“方姑游击队”,而这支队伍的领导人,正是那位被日本宪兵追捕至死的“方姑”。 方姑的真实名字叫孔秀芳,出生在1921年的香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家人十分注重教育。年轻时的方姑,在学校担任教师,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1938年,香港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战争的阴云悄然降临。方姑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逐渐走上了抗战的前线。 你知道吗?当时有超过40000名广东籍的华侨回到祖国,积极参与抗战。香港的情况更为特殊,许多市民不但在经济上支持抗战,还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战斗中。方姑,便是其中一员。 随着日本占领香港,方姑从市区转移至新界,担任了港九抗日游击队女子队的队长。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机智的角色,她不仅要管理队伍,还需要策划各种反抗活动。而且,她的团队并非普通的游击队,他们的行动往往出其不意,快速且高效。比如他们通过印发《地下火》传单,组织“纸弹攻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日本军人最害怕的东西。 曾经有一次,方姑带领队员炸毁了一座铁路桥梁,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物资的运输。她们还从敌人手中获取了大量情报,尤其是关于日本军工的情报,这些情报通过她们精心安排的地下渠道,及时传递给了盟军。 但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方姑的队伍频繁打击敌人,日本宪兵始终没有抓到过她。她总是神出鬼没,像一位隐秘的女侠,令敌人无法捉摸。 不过,方姑的抗战之路并非一路顺风。她的母亲冯芝,一直在她的身边,支持她的抗战事业。冯芝不仅自己默默为方姑提供情报传递的帮助,还充当了游击队的重要联络员。每当方姑需要传递敏感情报时,冯芝总是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这份危险的任务。 有一次,冯芝替方姑传递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然而途中不幸被捕。她和与她一起的队员张咏贤被日本宪兵带走,并遭受了严酷的审问。虽然日军对她们进行电刑、诱供,但冯芝和张咏贤始终没有泄露丝毫情报。她们的坚韧,令人动容。 然而,尽管冯芝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她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日军的毒手。在1944年6月,冯芝和张咏贤在香港被处决,年仅60岁的冯芝,和19岁的张咏贤一起,英勇就义。 冯芝的死,对方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然而,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她深知,母亲的死并非无谓的牺牲,而是为了更大的胜利。方姑没有哭泣,她把痛苦埋藏在心里,继续带领队伍展开更加激烈的抵抗。 1945年,日本的败局已定,香港的局势一触即发。方姑迅速组织队员做好准备,迎接最后一战。然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搜捕中,方姑险些被捕。她在日军的岗哨前,巧妙地化装成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成功地通过了重重检查,逃脱了追捕。 但方姑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她必须迅速带领队员撤离香港岛,去到更安全的地方。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方姑最终顺利撤离,并指挥队员全体转移,成功避开了日军的扫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整个香港弥漫着胜利的气氛。然而,方姑却独自一人来到母亲的墓前,报告胜利的消息。她跪在母亲的墓前,第一次放声痛哭。那一刻,她释放了多年来的压抑,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愤怒、所有的无奈,都化作了这场泪水。 虽然抗战胜利了,方姑依旧不能忘记那个为了祖国,为了家人,为了无数同胞而牺牲的母亲。她在墓前默默许下承诺:抗战虽已结束,但她将继续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战胜利后,方姑继续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在上世纪40年代末,她被调往广东,从事地下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了广东省妇联的重要人物,继续为社会贡献着她的智慧与力量。
日军为何要侵略南洋?正是因为中国坚持抗战,让日本无路可走了!你猜怎么着?194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