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释不清了!8月16日,一男子在三亚潜水时,发现一个浑身透明的生物,本来他还以为是“塑料片”,不料,当将它抓到手里把玩时,它竟然会动是个活物,男子觉得新奇,就将其带回了家中,网友:长成这样都还能被你发现了? 鱼缸里的小家伙又开始“散步”了。男子趴在玻璃前,看着那片几厘米长的透明“塑料片”缓缓舒展边缘,才想起三天前在三亚海底,自己差点把它当成海洋垃圾捡起来。 当时他正沿着珊瑚礁潜游,阳光透过水面在沙地上投下光斑,这东西就躺在一片海草旁,薄得像张糖纸,连阳光都能直接穿过去。 他戴着手套的手指刚碰到它,就感觉到一阵微弱的蠕动。这一下惊得他差点呛水——在海里潜了五年,见过会发光的水母,碰过带毒的海胆,却从没见过这么“不像活物”的生物。 它没有明显的头,也看不到眼睛,全身透明得能看清缸底的鹅卵石,只有在转动角度时,边缘才会泛出一层淡淡的虹光。 带回家的路上,这东西一直安静地待在防水袋里。男子的女儿扒着袋子看了一路,问“爸爸,这是海底的玻璃吗?”他当时也答不上来,只觉得这发现比上次捞到的小丑鱼还稀奇。 以前他总爱把有意思的海洋生物带回家,鱼缸里现在还养着两只海星和一只寄居蟹,但那些至少能看出“生物”的模样,而这个小家伙,往水里一放,不仔细看真以为是掉进去的塑料包装。 为了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他翻遍了海洋生物图鉴,甚至在潜水论坛发了帖子。有网友说像某种水母的幼体,也有人猜是樽海鞘,但都被他一 一否定。 这东西没有触手,也不会像樽海鞘那样随波逐流,反而能靠着边缘的细微摆动,在缸里自主改变方向。 直到看到一张琵琶虾幼体的对比图,他才猛地一拍大腿:尾部的分叉、身体两侧对称的纹路,分明和图上的一模一样。 “难怪看着眼熟。”他想起去年在海鲜市场见过的琵琶虾,通体青灰,张着大螯气势汹汹,谁能想到它们小时候竟是这副模样。 他特意往缸里放了点丰年虾卵,想看这透明小家伙怎么进食,结果观察了一下午,只看到它边缘轻轻包裹住一粒虾卵,过了会儿,那粒卵就在它体内慢慢消失了。 连消化过程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实在太透明了。 网友的议论比他想象中更热烈。有人好奇“在海里怎么发现的?怕不是视力表能看到最后一行”,他笑着回复,其实是运气好,当时它正好停在浅色沙地上,要是在深海或海藻丛里,确实很难注意到。 还有人担心“会不会是保护动物”,他赶紧查了资料,确认琵琶虾幼体并不属于保护物种,才放下心来,打算等它长大些,再放回海里。 现在每天早上,他都要先去看看鱼缸。这只琵琶虾幼体似乎适应了新环境,活动范围从最初的角落扩大到了整个鱼缸,有时还会攀在海星身上“搭便车”。女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玻璃片”,每天放学都要汇报“今天玻璃片又长大了一点点”。 他把“玻璃片”的成长视频发到网上,有人留言说“大自然真会省钱,连色素都省了”,也有人感慨“原来透明也是一种保护色”。 男子看着屏幕,想起自己潜水时见过的那些伪装高手:石头鱼像块礁石,比目鱼和沙地融为一体,而这只琵琶虾幼体,干脆进化成了“隐形”状态。 这天傍晚,他发现“玻璃片”的身体边缘开始泛出淡淡的青色。查资料后得知,这是它即将蜕皮的信号,褪去透明的幼体外壳后,会慢慢长出成体的颜色。 他赶紧给鱼缸换了新水,心里有点期待,又有点舍不得——那个像塑料片一样的小家伙,很快就要变成另一个模样了。 网友们还在讨论这罕见的发现,有人晒出自己拍到的奇特海洋生物,有人分享辨认小技巧。 男子看着这些评论,突然觉得,自己潜水时总想着看大鱼、见奇景,却差点错过这样微小的奇迹。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2025-8-18
“彻底解释不清了!”一男子在海南三亚潜水,一头扎进水里,结果他好一会没有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