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再拥有,当年普京是总统而梅德韦杰夫是总理或梅德韦杰夫是总统而普京是总理;如今普京依然是总统而梅德韦杰夫却只是新设的某专职部门的副手。 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普京与梅德韦杰夫长达三十余年的搭档关系曾被视为权力平衡的典范。 两人从圣彼得堡市政厅的同事起步,经历总统与总理的轮替共治,再到如今一人稳坐权力核心、一人退居边缘化职位,其关系变迁堪称当代俄罗斯政治生态的缩影。 这段历程没有虚构的戏剧冲突,却真实折射出权力逻辑的冷酷与个人命运的沉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普京在圣彼得堡负责对外经济事务,而梅德韦杰夫作为法律顾问协助起草文件。 彼时俄罗斯刚经历苏联解体,经济寡头横行,两人在恩师索布恰克麾下形成互补:普京擅长战略决断与安全事务,梅德韦杰夫精于法律程序与行政协调。 这种分工模式在普京2000年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延续——梅德韦杰夫先后执掌总统办公厅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将能源命脉从寡头手中收归国有,为普京巩固权力奠定经济基础。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受宪法任期限制,普京选择梅德韦杰夫作为“临时接班人”,自己转任总理。 表面看这是完美的权力接力:梅德韦杰夫以72%高票当选总统,普京则通过执政党控制议会,形成“双核驱动”。 但表象下的裂痕迅速显现。梅德韦杰夫任内推动反腐立法,要求35万公务员公开财产,建立电子申报系统; 力促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甚至在联合国对利比亚禁飞区决议投下弃权票,变相支持西方军事行动。 这些举措与其说展现独立性,不如说暴露了两人理念的根本冲突——梅德韦杰夫倾向技术官僚式的自由化改革,而普京坚持以安全为核心的保守控制。 2012年普京重返总统职位后,梅德韦杰夫转任总理却已风光不再。普京亲自接管国防与外交部门,将梅德韦杰夫主导的经济现代化项目搁置。 当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引发西方制裁时,梅德韦杰夫沦为政策执行者而非决策者,被迫为经济衰退背负舆论指责。其政治影响力如同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量一般持续下滑。 2020年的宪法改革彻底终结了权力平衡幻想。普京增设国务委员会主席职位并亲自担任,梅德韦杰夫则被任命为安全会议副主席——这个名称响亮的职位实际是“权力冷藏室”。 曾被视为普京接班人的他,如今连核心决策会议的列席资格都难以保障。梅普组合的蜕变轨迹,恰是当代俄罗斯政治逻辑的具象化呈现。 在普京主导的体系下,技术官僚的价值取决于其对权力核心的服从程度。梅德韦杰夫从改革推行者退化为激进言论发布者,实质是丧失实质权力后的生存策略调整。 而普京通过能源管控、军事部署与人事任免的三重控制,证明真正的权力从不依赖职位名称,而在于对国家机器的绝对掌握。 当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收获百万点赞时,普京正与中方达成原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90%的协议——前者制造声量,后者掌握实权,这或许是对当代俄罗斯政治最直白的注解。 参考资料:梅德韦杰夫谈普京特朗普通话:俄美才是主角,乌克兰只是主菜 2025-03-19 10:53·澎湃新闻
乌克兰惊现“3000公里核弹”!普京深夜紧急开会,背后真相太刺激2025年8月
【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