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福建舰一直迟迟没有正式交接入列,原来是咱们中国海军的要求太高了,必须得达到“交装即交战斗力”的超高标准,福建舰才能正式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员,就这已经把美国海军的福特号甩了一条街了。 美国福特号当初海试的时候,对电磁弹射系统的测试根本没下真功夫。所谓的“高标准”“高难度”测试,在他们那儿更像是走过场。结果福特号匆匆忙忙服役,电磁弹射系统立马爆了大雷。舰载机想弹出去,经常卡壳;好不容易弹出去了,电磁阻拦装置又接不住,好几次差点让舰载机直接拍海里。连带着电磁升降机也掉链子,弹药、物资运不上甲板,航母成了摆着好看的“海上堡垒”。 就因为这几套电磁设备的毛病,这艘花了100多亿美金的超级航母愣是没法正常执行任务。美国海军这几年没少花钱整改,可到现在,这些问题还是没彻底解决。福特号成了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也给咱们提了个大醒:新装备技术再先进,测试跟不上,服役了也是麻烦。 正因为有福特号这个前车之鉴,大家一开始对福建舰确实有点担心。毕竟电磁弹射这东西,咱们以前没搞过,美国作为老牌海军强国都栽了跟头,咱们能行吗?但现在看来,这份担心完全可以放下了,甚至能有点小骄傲。 光是福建舰的海试节奏就能说明不少问题:从公开的消息看,它一直在对电磁弹射系统进行严苛测试。不是弹个一两次就完事,而是整套“电磁弹射流程”连轴转。今天弹歼-35这种隐身舰载机,明天弹歼-15重型战斗机,后天可能还要测试预警机、反潜机的弹射效果。不同重量、不同机型的连续弹射,对设备的稳定性是极大考验。 不光弹射要测,电磁阻拦流程也没放过。舰载机着舰时,阻拦装置得精准控制拉力,太重了会拉坏飞机,太轻了飞机停不下来。福建舰的测试里,这种“收放自如”的本事练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要确保万无一失。 这些测试确实让交付日期一推再推,但对福建舰、对中国海军来说,这笔“等待的成本”太值了。现在多花一天时间测试,将来形成战斗力就能少走一个月弯路。就像盖大楼,最关键的是打地基。地基打得不牢,楼盖得再高也是白搭,一阵风就能吹歪。 福特号就是地基没打牢,服役后天天修修补补,战斗力始终上不去。福建舰走的路完全不一样。它把电磁弹射、电磁阻拦这些核心技术的“地基”打得又稳又牢。测试中发现任何小问题,哪怕是弹射力度差了零点几个G,阻拦时间慢了零点几秒,都会停下来整改。这种较真的劲儿,才能保证将来服役后,福建舰能拉出去就打仗,不用再回头补测试的课。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搞电磁弹射比咱们早,经验不应该更足吗?但事实是,他们太急于求成了。福特号为了赶进度,很多技术没吃透就上舰,结果陷入“边服役边修”的泥潭。咱们虽然起步晚,但一步一个脚印。从电磁弹射原理研究,到陆上试验场反复测试,再到上舰后的全流程验证,每一步都踩得很实。 现在看,福建舰的这套测试标准,很可能成为未来其他国家搞电磁弹射航母的标杆。毕竟谁也不想重蹈福特号的覆辙,花几百亿美金买个“问题航母”。而福建舰用实打实的严苛测试证明,只要把基础打牢,后发者完全能实现超越。 网友们不用再催了,好饭不怕晚。福建舰现在多花的每一分钟测试时间,都是在为将来的战斗力攒底气。等它正式交接入列那天,咱们看到的肯定不是一艘带着“小毛病”的新舰,而是一艘能随时拉出去执行任务、技术成熟稳定的“海上利刃”。 到那时候,福特号估计还在跟它的电磁弹射器较劲呢。这种稳扎稳打的发展思路,才是咱们海军装备发展最靠谱的“加速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怪不得福建舰一直迟迟没有正式交接入列,原来是咱们中国海军的要求太高了,必须得达到
竹风吟月
2025-08-18 15:56:56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