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得警惕了!最近俄媒体在莫斯科多家主流报刊上分析:中国如果发生战争,绝不只是“一对一”,而是会面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蓝盟”多国联合压力。俄媒警告,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 俄媒这分析可不是瞎猜。2023年6月,咱们中国有学者在专业期刊上发了篇海军作战的研究,里面做了个模拟:要是打起来,“蓝盟”那边可不止一个国家,从一对一变成多国一起上,压力直接拉满。 模拟里出现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些装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说的就是美国带着一群“小弟”。 现实里,“蓝盟”的动作更过分。2025年2月,咱们中国海军编队路过苏禄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立马跳出来反对。 5月,北约在北欧、大西洋搞大规模军演,日本、以色列还派人来“观摩”,想把“印太化”那套塞进北约里。美国印太司令部在关岛、迭戈加西亚这些地方建基地,织了张军事大网。 日本海上自卫队要是反潜、导弹防御能力上来了,直接就能卡住咱们的海权。 但俄媒更担心的是,打仗不光是拼枪炮。经济上,“蓝盟”可能把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一封,咱们77%的石油进口线就断了。 金融上,冻结海外资产、踢出国际支付系统,这些招数俄乌冲突里都见过了。 网络战更狠,美军“网络司令部”在俄乌冲突里帮乌方黑了俄银行、政府系统,咱们虽然也在加强网络安全,但和美国比还是有差距。 不过,“蓝盟”想围攻咱们,也没那么容易。军事上,2025年中国海军三艘航母都齐了:辽宁舰、山东舰早服役了,福建舰海试完还装了电磁弹射系统。 055型万吨驱逐舰是核心护航力量,雷达、反导系统都是顶配,防空、反潜、打陆地目标样样行。 空军也不弱,歼-20隐形战机量产超200架了,轰-20隐形战略轰炸机年底估计能首飞,射程能盖住第三岛链,核威慑更稳了。 导弹技术更是“杀手锏”: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10马赫,还能变轨,现有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 东风-27射程5000公里,能打移动目标;东风-41洲际导弹部署多了,核反击更靠谱。 经济上,咱们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但更关键的是内循环能扛住。“共同富裕”政策让国内市场更活,新能源汽车、国产芯片这些产业自己能发展,不用太依赖西方。 “一带一路”连着140多个国家,也能反制西方的经济围堵。社会层面,14亿人一条心,工业体系全链条,战时资源调配没问题。 外交上,咱们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在国际上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俄不结盟但关系比结盟还铁,和东盟国家办海上安全论坛,削弱“蓝盟”的凝聚力。 科技上,华为、大疆这些企业在无人机、通信加密上厉害,要是能快速转成军用,战场上感知能力能强不少。 俄媒这提醒,就像敲了记警钟:大国过招,哪有轻松的?航母、导弹是底气,但不是“稳赢”的法宝。 甲午战争那会儿,技术落后挨打,但盲目自信更要命。现在咱们军力强多了,但“蓝盟”的体系化作战和金融制裁还是得防着。 俄乌冲突那经验更得学:经济手段有时候比导弹还狠。咱们得加快内循环,科技自主,把“饭碗”端稳。 同时外交也得有智慧。中俄不结盟但共赢,和东盟合作,这些都是拆“蓝盟”内部矛盾的好招。 大国过招,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咱们既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气,更要有“运筹帷幄”的脑子。 14亿人团结一心,把硬实力和软实力都用好,就没啥过不去的坎。 毕竟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某件武器或某个联盟,而是靠一个民族的团结、智慧和韧性。这种力量,才是咱们最硬的“底牌”!
局势已经明朗了,“上三常”已经行动起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征兆开始出现了,俄罗斯
【13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