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元首会谈,中国要做好最坏打算! 现阶段,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俄罗斯耗得也不轻,2025年前五个月,俄罗斯油气收入同比减少14.4%,直接导致财政缺口像被捅了个窟窿。要知道,能源出口可是俄罗斯的命根子,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呢。 美国那边又天天拿着“二级制裁”当大棒,威胁要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100%关税,这招简直是掐住了俄罗斯的脖子。在这种情况下,普京跑到阿拉斯加跟特朗普会谈,明摆着是想缓口气。 会议结果也确实跟俄罗斯想的一样,虽然没达成协议,但至少打破了10年的外交冰冻期;虽然俄乌冲突还没有彻底停战的信号,但俄罗斯为表诚意,特地延长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换美国松松制裁的口子。 可俄罗斯要是真从美国那儿尝到甜头,那咱们中国可就悬了。别的不说,能源供应这块儿就得绷紧弦。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超过1.07亿吨,占总进口量的19%,这两年更是稳定在18%左右。要是俄罗斯为了讨好美国,把战略重心往西边偏,咱们的能源大动脉说不定就得“闹饥荒”。 更麻烦的是美国的二级制裁,当年中兴通讯就因为违反美国对伊朗的禁令,被折腾得差点关门,交了10亿美元罚款还换了整个管理层。现在,美国又想故伎重演,拿购买俄罗斯石油说事,要是真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那些跟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企业可就遭殃了。 俄乌冲突这几年,俄罗斯在中亚和中东的影响力本来就被削弱了。要是美俄关系缓和,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存在感可能进一步降低,咱们“一带一路”的项目说不定就得面对更多变数。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些年,普京动不动就挥舞“核威胁”大棒,远东地区的核资产在增加,中亚国家也因为战争影响变得敏感,这些都可能成为美俄交易的筹码。一旦俄罗斯在北约东扩或者乌克兰问题上让步,咱们在东北亚和中亚的战略缓冲空间就会被压缩,到时候可就真成了“腹背受敌”。 就像兰德公司那份报告说的,不管俄乌冲突是乌克兰割地求和还是局部反击成功,中国都可能成为美国迁怒的对象。第一种情况,美国会直接指责中国间接支持俄罗斯军工;第二种情况,美国可能把精力转到亚太,联合盟友围堵中国,怎么算咱们都不划算。 有人可能会说,中俄不是还有军事合作吗?最近的“海上联合-2025”演习,双方又是反潜又是防空的,看起来挺紧密。可别忘了,俄罗斯现在的处境就像在走钢丝,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要是美国给的甜头够大,谁能保证俄罗斯不会调整对华策略?就像当年苏联,跟咱们的关系说变就变,这种历史教训可不能忘。 更让人头疼的是,美国的战略算盘打得精着呢。特朗普一边威胁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一边又通过北约给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还让欧洲盟友买单。这种“软硬兼施”的套路,说白了就是想把俄罗斯摁在谈判桌上,同时试探中国的底线。 要是咱们在能源或者技术上被卡脖子,美国就能趁机在亚太搞小动作,比如加强跟日本、韩国的军事合作,或者在台海问题上煽风点火。 当然,咱们也不是完全被动。就像王帆教授说的,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积极斡旋,这为咱们争取了不少国际话语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美国的“印太战略”一直盯着咱们,要是美俄再联手在某些领域施压,咱们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 说到底,美俄会谈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能源供应的替代方案、技术自主的突破、军事合作的深化,这些都得提前布局。毕竟在国际政治的牌桌上,永远别指望别人会手下留情,只有自己手里的牌够硬,才能在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欧洲索要8万亿战争赔款,俄罗斯:要么继续打,要么免谈在美俄领导人会晤前夕,欧
【5评论】【2点赞】